创作后记2
那时我有一种不太成熟却很偏激的看法,认为作家有两种:
一种是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艺术见解,思想主张并善于把它们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描写叙述之中的作家,他们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新颖的艺术结构方式,我称他们为大师。
一种是没有自己独特思想却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的作家,他们只讲究情节如何扣人心弦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思想性,我称他们为故事家。
海滨:汉江之恋·后记2我曾把单纯讲故事看作是一件幼稚肤浅的事,认为那是没有思考能力或者是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才做的事,所以我从那时起不再喜欢听故事,更不喜欢讲故事。
即使读散文或小说,也喜欢摘抄一些富含哲理性的词句,或从整体入手领悟作品的思想意蕴或理论观点。
细枝末节的感受被理性思考取代,读书常常得意忘形。
与别人进行阅读或创作交流,也常忽略细节,只谈观点主旨,评述人物形象,分析故事内涵,揭示象征意义。
整个80年代,我和这个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相呼应,广泛阅读了大量的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化学,哲学书籍,涉猎了几乎所有大型刊物登载的散文诗歌小说文艺评论文学理论作品,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个人思想形成期”。
海滨:汉江之恋·后记2我相信,我只是这一时期思考群体中的一个而已。
我习惯于把故事情节淡化,把人物形象理性化,把细节行为象征化。
这对于从事文学创作无疑是有害的,特别对小说创作是致命的,因为大师们首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然后才可能把自己的思想变成一种语言的现实。
故事是器,是舟车,是载体,思想是道,是粮草,是内含的信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的几篇带有探索意义的小说习作,虽然得到中文系的写作和文学理论教授的好评,但我缺乏足够的自信,我甚怀疑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公众接受。
海滨:汉江之恋·后记2那时朦胧诗开始滥觞并受到文学界老一辈以及部分读者的尖锐批评,许多先锋流派,实验团体,四面楚歌,昙花一现。
未经整合的多元化思潮在文学评论界表现出一种无序性和浅薄,故弄玄虚玩术语,生吞活剥套概念。
这种背离文学创作之道的做法无疑给刚刚复苏正待茁壮成长的文学之树挖下了一个陷阱,加之后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文学繁荣的景象不复存在。
一个思想的时代结束了。
海滨:汉江之恋·后记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