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意象沟通法|让我们像智者一样和孩子沟通

意象沟通法|让我们像智者一样和孩子沟通

作者: 俞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1:02 被阅读404次

“俞老师,我女儿现在会和我顶嘴,怎么办啊,才小学啊,就会顶嘴了,到初中高中怎么办啊。”“俞老师,我家小孩不听话,以前凶一下,还会好点,现在听了你的意象沟通法之后,我知道凶是不对的,但我说去他就不听,怎么办啊?”类似这样的问题,经常听到,家长的难处,我也感同身受,因为我自己也是家长。我也经历这样的一个学习的过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沟通方法叫《智者的意象》,学会这种沟通方法后,虽然不可能解决所有沟通问题,但我相信多数的沟通问题都能解决。

智者的意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想象自己是一个智者,像智者那样去沟通,而不是凭本能去沟通。我们很多本能的反应都是无脑的应激反应,只会把事情搞砸。

每次遇到问题,请停下本能反应,去思考一下,智者会怎么去沟通呢?

智者会选择沟通的时机

当孩子有问题出现时,智者会选择有利的沟通时机。智者不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和孩子沟通。

1.孩子感到饥饿时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怎么会在孩子饥饿时,和孩子沟通呢?我们仔细想想,其实这种情况还是很多的。我们常常会在吃饭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说教。人饥饿的时候,也就是人体缺乏能量,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而大脑的思考是需要大量的能量的,这时候说教,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一家人一起吃饭本来是其乐融融的事情,这时候适合谈点轻松愉快的事情。

2.孩子情绪化时

往往很多事情发生后,孩子会处在郁闷、悲伤、生气乃至愤怒的状态,这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和孩子沟通,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处在情绪化状态时,都不要去试图解决问题,这时候,都要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我在《其实你只要学会一招,就可以完全避免“16岁少年26刀杀师案”这样的惨剧》这篇文章里,也介绍了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当然处理情绪也可以用我们前面讲的《意象沟通法|朋友的意象——克制自己,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秘籍》里面的方法。先像朋友一样去倾听、去陪伴,等孩子情绪平复以后再处理问题。

3.孩子孤独无助时

孩子会孤独吗?当然会的。往往出问题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马加爵事件,马加爵在大学里就是非常孤独,没有朋友。往往学业不良,问题多多的孩子都是孤独和无助的。我曾经给一些孩子做过心理咨询,这些孩子多数在学校里朋友极少甚至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孩子出问题了,往往是他最孤独和无助的时候,这时,我们不要去质问他,不要去说教,我们只需要带着爱,去陪伴他,给他力量,给他温暖。等他感受到我们的爱与温暖后,再去沟通,再去解决问题。经过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4.孩子疲倦时

现在的孩子普遍课业负担都比较重,等孩子做完作业往往已经晚上十点甚至十一点了,这时候,他已经很疲倦了。我们如果这时候,再和他谈问题,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应该什么时候谈呢?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就先谈完,再做作业。或者等周末空一点的时候,再和他谈这个问题。

智者若水,顺势而动

智者若水,他不会去硬顶,也不会硬要孩子听他的,他会顺势而动。像水一样,顺着地势,无孔不入;像太极一样,当对方一个力量打过来的时候,不是去硬挡,而是先顺着对方的力带过来,然后再把它转化回去。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也要像智者那样,先顺着对方,然后再把思路带过来,带到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

怎样顺着对方然后带过来?方法有两种:

1.认同

认同就是认可、同意,对方法的动机、做法、情绪、状态等表示理解、认可、同意。认同分两种,全部认同和部分认同。

当孩子的行为或表现,我们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时候,就可以用全部认同。如,你这样做太好了。你这样做得很对。是的,你应该这样做。当孩子的行为或表现,还有不对的地方时,我们就可以用部分认同。如,认同动机:我很理解你,你这样做的出发点没有错。认同做法:你这样做并没有错。你做的挺好的。认同情绪:我碰到这种事情也会生气的。认同状态:你学习这么认真,我很喜欢。

2.重复

重复就是我们完全复述孩子的话,或部分复述孩子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复也是一种认同,是认同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每个人所理解的可能不尽相同,有时候,我们认同对方的时候,对方却纠正我们意思,说,他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那重复就是很有力的工具,因为重复是用对方的句子或词语,所以不存在表达误差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放弃记忆式学习,思维是一切学习的本质——与初二女生的对话录》里面用了大量认同和重复的技术,从而顺利达成沟通的目的。

我:你写作业这么认真啊。(认同她的状态)

小雨:作业很多,我要抓紧写完,下午、明天都还有培训班。

我:现在的初中确实作业都很多。你真认真。你比较喜欢哪几门学科?(认同她说的现状,认同她的态度,然后带到我慢慢引到我想要的话题上去。)

小雨:我最喜欢历史,语文也喜欢,数学也喜欢的,虽然我数学不太好。

我:数学不太好,数学也喜欢,那估计你们数学老师挺有魅力的。奇怪,按道理,一般喜欢语文、历史的人也都会喜欢英语的,你不喜欢英语吗?(“数学不太好,数学也喜欢”重复,重复后,引到我想要的话题上去。)

小雨:也不能说不喜欢吧。就是我背英语课文很慢,感觉有点痛苦。

我:背英语课文慢?那你背语文课文慢吗?(“背英语课文慢”重复。)

小雨:现在也很少背语文课文,以前背语文课文都是挺快的。

我:我以前背课文也挺快,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背得这么快吗?(“我以前背课文也挺快”认同,同类人。)

智者擅问,引导发现矛盾

智者擅问,引导发现矛盾。我们常常会急于把一个我们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去,但效果怎么样呢?当然不好,我们知道,孩子七岁就已经过了印记期,他对外来的想法不会一股脑的接收,而是要经过自己的鉴别,通过和原有认知的碰撞,再去建构自己新的认知。这就是我们说的“七岁丁,惹人厌”的原因,他们不再全盘接受我们的想法。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反复提问,暴露孩子原有认知的矛盾之外,从而让他接受或得到新的结论。在历史上,苏格拉底就是非常擅长这样的问题的,他称自己为:“助产婆”。我们看一下,苏格拉底的例子。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苏格拉底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欧谛德谟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苏格拉底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欧谛德谟答:非正义类。

苏格拉底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欧谛德谟答:不能。

苏格拉底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欧谛德谟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欧谛德谟答:应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欧谛德谟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苏格拉底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不断用提问暴露欧谛德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引导欧谛德谟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面我举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一天,一老教师怒气冲冲的把一男生拉到我办公室。原来,这个四年级男生在课堂上打了老师。事情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这个男生上课不认真,经常开小差,还会影响别的同学听课。于是,老师就把他的座位从最后一排调到讲台边上,让他一个人坐。但这个男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比较敏感,他觉得坐在讲台边的“特殊座”很丢脸,下课就偷偷搬了回去,这样几个回合之后,老师无奈的让他还是坐在最后一排,但让他一个人坐。今天上课的时候,这名同学上课又不认真,老师就又批评他了。然后这名男生就情绪激动,握起了拳头。老师见状,说,你还想打老师吗?你来试试看。结果,那男生就打了这位老教师。

听完老师的叙述后,我知道,我的任务是让这名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老师道歉,否则以后这个学生就没法管,这个老师在这个班就没法管。

我问这名同学:“奇怪,为什么老师要花这么多力气来管你?你觉得是不是你爸爸多给了老师钱?有给吗?”他摇摇头。我惊奇的问:“那有没有可能,校长多发老师一点工资,让她多花力气来管你?你觉得有没有可能?”他有点笑了,说:“也不可能。”我问:“那老师既没从你爸爸那里多拿到钱,也没多从校长那里多拿工资,那她为什么要多花这么多力气来管你呢?”他不好意思,慢悠悠的说:“是为我好。”然后,接下来就很顺利的和我一起,回到班里,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老师道歉。

这个例子里,通过比较幽默的方式,通过提问把一对矛盾揭示在孩子面前:老师没得到任何好处,但却花了几倍的精力在你的头上,这是为什么?从而让孩子自己深刻的认识到,老师是为了他好。孩子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后,道歉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智者深邃,看到问题的背后

智者深邃,看到问题的背后。很多时候,孩子有些不好的行为或表现,我们不要急着下结论,忙着说教,要和孩子一起看到问题背后的动机、希望、办法、机会等。

关于看到动机,我们要先曾国藩学习,一次幕僚给同治皇帝的信中说到战况时,这样表达:“屡战屡败”,曾国藩改成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是现状,屡败屡战是动机,让同治皇帝看到他的动机是很好的。

在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要急着指责,要去看到孩子的动机。孩子的许多问题,当我们看到他们的动机之后,处理起来就不难了。如家里的两个孩子之间,经常会为了争夺一件玩具而吵闹,当真的拿到那件玩具吧,其实也并不是很喜欢玩。这种事情就很让家长们头痛。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是孩子在争夺爱,孩子把玩具先给谁玩,看成大人更爱谁的标志。当我们明白这个背后的动机后,处理起来就容易了。就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意象沟通法|爱的意象之你真的知道如何爱孩子吗?》中,表达爱的方法,向孩子表达爱意,就可以成功化解这类纠纷。

当孩子碰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让他看到希望,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点我们可以学习毛泽东。1930年,革命处于低潮,不断有根据地被消灭,这时,林彪没了信心,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问:红旗可以打多久?毛泽东写了一封很著名的回信,回答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信中,毛泽东不但让林彪看到了革命成功的希望,还给出了办法。我们也要像这些智者学习,在碰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让孩子看到希望,看到解决办法。

有一年,我儿子期末考试语文没考好,我知道后没有去责备他。我问他,你觉得这次考试,哪几门考得还不错,哪几门考得还不够。他总结了一下,说语文不够理想。我又问他,语文是哪里失分比较多?他说,生字词这块,还有写作。我又问他,那有什么办法呢?他说,生字词,每天听写,作文经常练习。我拿出帮他打印好的生字词,问他,写作爸爸会教你的,生字词,你觉得每天听写多少比较好呢?他仔细的看了一下,说,每天听四行吧。这样,我给他听了一段时间后,妈妈接了这个活。有一次,我给他听写,发现每天变成了听写八行,我还以为是妈妈给他加了料,一问,原来是儿子自己觉得四行少了,于是自我加压。

所有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我们只要让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给出成功的办法,所有孩子都是愿意努力的,因为这是人的天性。

当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要引导他们看到机会。我记得松下幸之助在他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中说过:“危机就是转机”。有一次运动会,我儿子回来很郁闷,他说,老师帮他报项目的时候报错了,他报的是短跑和垒球,老师帮他报成了400米和800米。他以前都报短跑和垒球,虽然名次靠后,但都有名次,这次报400米和800米可能不会有名次。我帮他分析,前几次报短跑和垒球名次一般,这次报了新的项目,爸爸经常跑步,你也和爸爸去跑步,说不定成绩会更好呢。结果,儿子在运动会上果然取得了历年最好的成绩。

每次碰到问题,我们在和孩子沟通之前,先想象一下,自己是一个智者,然后再想一想,智者会怎么去沟通的呢?这样就会顺利很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象沟通法|让我们像智者一样和孩子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fo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