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丛台酒厂,有幸参加了建厂75周年征文颁奖仪式,结识了很多散文大家,感悟良多。
原来我是没怎么在意,一个酒厂的征文,随手写千把字,贵在参与。开始我写了篇《丛台酒厂行》,乔民英老师看后说题目没有新意,主线不明,故事性不强。两天后,我又写了《丛台酒让人生一路飘香》,乔老师说比上一次顺畅多了,可去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繁枝冗叶,尽量写出一点儿人性和酒性的结合点,把友情的美好以美酒联系起来,就可以出手了。但我没怎么听乔老师的话,简单动了动,就发到了征文邮箱里。
我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醉心于写作,深深地明白在写作这条路上,我还是个小学生,需要多读书,勤练笔,好好跟老师学习。可不知怎么,总是沉不下心,认真不下去,没有将每个字都攥出水来的狠劲。一个月前获悉我得了奖,也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自己的水平根本与奖无缘,不意外的是丛台酒厂在肥乡,怎么也得给肥乡的作者留几分薄面。
结果,昨天的场面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很震撼。李延军老师是研究邯郸历史的大家,他的《丛台置酒横槊诗》,将邯郸三千年的历史人物,因了丛台酒的加持,一个个既有“立马横槊,慷慨悲歌”的豪放,也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婉约,场面恢宏,气势豪迈,在我意料之中。可侯晓燕老师的《鲁酒薄而邯郸围》和张昆明老师的《金算盘银月亮》,一个写成了电影,一个写成了中篇小说,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原来参加一个征文,竟然也能这么用心?
以往我一直认为,写作就是一种爱好,自己兴之所至来一篇,别人看不看无所谓,先娱乐娱乐自己再说。可这次,明显这些人把写作当成了事业,他们把一个个文字掰开了揉碎变成图画,然后让这些图画变成一缕缕轻风,慢慢摇动人们的心灵,让大家在满足悦读的同时,感受到文字强大的精神力量。
丛台酒厂的奖金和奖品都很厚重,但这绝不是这些创作者的初衷。也是,如果一个写者认为写作就是一种职业,那显然他的灵魂已被资本引诱,随之带来的就是他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低级阐述,根本不会有传世的作品。
一个作家的心里追求的不是稿酬,一个酿酒厂的眼里盛满的不是金钱,一个组织的最终需求的不是名声,整个社会都在向弘扬文化靠拢,我想,这才是美好生活的雏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