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曾送给一位患轻度抑郁症的女孩一盆文竹,请她每天记录文竹的变化并定期与我分享。一年后,她不仅自己康复,而且也成了“送文竹的人”,因为小小的文竹让她对大自然的造化与生命力深怀敬畏与感恩。她说,有几天文竹看起来已经不行了,她一心想要放弃,没想到在阳台上扔了一个礼拜后,居然长出了小小的新叶。
那个时候,年轻的我并不是刻意制定了文竹计划,而是在咨询过程中,我观察到来访者有几次无意之间对着茶几上的一盆文竹长吸气,所以灵机一动、临时采取的咨询策略。送她的文竹,种在一个小小的花盆里,而我心里其实在想:这就是我的微型“森田花园”了。
“森田花园”,是我造的词儿,灵感来自日本森田疗法创始人森田正马的病房。森田先生在80多年前创立了森田疗法,让患者从卧床禁语到接触自然、手工劳作,慢慢体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于是,连顽固的强迫症也不再成为问题。
我很喜欢森田疗法的理念和方法,在我来看,森田先生或许是最早将广义的“自然教育”与“心理治疗”完美结合的人。
什么是自然教育呢?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按照天性培养体验者,释放潜在能量,是一种更注重综合素养、生存能力的教育模式。这20年来,自然教育,在信息、科技、产业应用得很广,用来企业培养和选拔顶尖人才。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将自然教育结合到我的心理咨询中来。是因为,这20年的咨询历程,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然与人们身心健康之间,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联系。自然可以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身心灵成长养分、提升人们自愈的功能。
比如,对于孩子养育来说,生活环境越贴近自然,孩子在面临生活中的压力时会产生越少的心理负担,越少会出现多动、焦虑或消沉等行为。挪威及瑞典的一份学前儿童的研究就指出,同样是玩耍,在有树木、岩石的自然环境中玩耍的小朋友,比在普通游乐场玩耍的小朋友,表现出更强的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城市里生长和生活的我们,一不留神就可能患上“自然缺失症”。太多的成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无暇接触自然,被来自书本的知识和对错判断占满,变得容易焦虑、失去了对自然和美的感知能力。于是,你会看到很多人拥有一流的音响设备,听音乐时却满脑子想着“左声道还是右声道”;希望运动减压,跑起来却一心想要超过谁而变得更加焦虑……
而成年人对自然的疏离,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造成现在不少孩子对自然心怀恐惧而非“敬畏”,难怪孩子们唯一熟悉的是各种电子设备,而这恰恰是父母们不经意间犯下的“罪”。圆子5岁的时候,我带她去尼泊尔探访自然,在一个清晨我们在屋顶看日出。太阳出来那一刻,圆子和我一样激动,举着她的MINI IPAD不断地拍摄。我突然意识到,IPAD镜头里看到的日出和天边的日出完全不一样,而对一个小生命来说,静静地观看和体验日出的美,该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知道错在自己,我立刻先收起相机,帮她也慢慢放下IPAD,用肉眼凝视美丽的天空、看雪山被朝阳镀上一层暖暖的金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