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定义,可能得到的不同的结果。
太阳系目前认为最外围的天体是奥尔特云,那里是长周期彗星产生的地方。
太阳系的边界问题本质上是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的能力有多大,用太阳引力来判断,太阳系边界就是在太阳引力的范围,用太阳的辐射做标准,边界就是太阳风和星际空间平衡的地方。
2
月球和别的卫星比个头太大了,地月系是一个奇特的系统。
月球的形成是还没有定论的问题,目前主流理论认为:在太阳系早期,原始的地球和另一颗行星相撞,创出了现在的地球和月球。
月球对地球的生命有着直接的影响,月球的引力造成潮汐,潮汐产生摩擦让地球自转逐渐减速,一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月球成为地球的刹车片和稳定器。
3
离我们最近的金星,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所以火星成为行星探测的热门。
火星的磁场消失了,当太阳风的袭击火星的水,破坏掉成了一个没有生机的世界。
火星的磁场消失是逐渐消失的,富含水和空气也有着频繁剧烈的地质活动,但是火星个头太小,冷却迅速,最终消耗了自己的活力。
4
木星质量太大,所以有特别强大的引力,可以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帮助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加速,木星给人类带来了更容易离开太阳系的可能性。
木星是气态,巨行星体积巨大,形成了时间比别的行星要找内部聚集了太阳系早期的物质,对木星的研究给我们带来,获取太阳系早期信息的可能性。
太阳系形成之初,木星的轨道曾经发生了改变,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小行星和彗星猛烈轰炸地球,为原始的地球送来了水。
5
2006年国际天文学会通过决议,把冥王星从行星降级为矮行星,从此教科书上的九大行星改写为八大行星。
冥王星降级的原因是在它的附近还发现了更多的尺寸和质量相近的天体,甚至有的比冥王星质量还大,这就要求天文学家必须反思行星的定义,重新梳理行星的本质。
把冥王星以及它附近的全部新的天体降级,换来了更精确更系统化的行星定义,这是天文学的巨大进步。
恒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仅仅一个银河系中就包括了4000亿颗恒星,它们彼此有着不同的参数,充分研究每一颗恒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太阳的枢纽力量,从太阳的研究中我们获得了启发。
众多参数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可以抽取出某几个参数作为关键参数,帮助理解恒星的状态。
利用温度或颜色和光度这样的两个参数,可以建立一个基本的赫罗图界面,用来描述所有恒星的不同状态。
6
恒星稳定存在,是因为核聚变的能量释放和引力带来的压力之间的平衡,所以这两个力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恒星一生的演化。
如果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不足,引力就会占了上风,恒星内部产生能量的方式就要换挡,恒星就会开始一系列的状态变化,这一系列变化的发生阶段也受到质量的控制,更大的质量的恒星最终可能会爆发为超新星,所以质量可以决定恒星的一生。
赫罗图绝不是完美的工具,天文学家,经常发现例外的情况,尤其是双星。
两颗互相绕转的双星,情况很复杂,会改变观测到的恒星亮度,甚至会因为靠得太近而交换彼此的物质,影响彼此的演化进程。
戴森球和地外文明,也可能打破恒星本身的孤立状态,目前,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地外文明的存在,但是理论上启发我们天文学不会停留在赫罗图上,而是在努力寻找更多例外的情况,从而在底层逻辑上取得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