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

作者: 本路口 | 来源:发表于2022-09-20 05:24 被阅读0次

战国末期,魏国总是受到秦国的军事骚扰。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变本加厉地接连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联军打得大败,杀死兵士15万余人。

魏军的接连战败让安厘王寝食难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休战议和。在秦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也纷纷劝安厘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安厘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恐惧,一心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打算割地议和。

当时有个人叫苏代(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这个人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秦国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秦国的欲望。现在这种求和方法,好比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原文为“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一味屈膝求和,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史记·魏世家》

    【求解驿站】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薪,柴草。

    【活学活用】清政府用土地、白银向帝国主义换取安宁是一种~的做法!

    【妙语点拨】魏安厘王割让城池给秦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只能暂时满足秦国的胃口,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秦国对魏国全部国土的欲望。苏代劝谏魏安厘王,且暗示魏安厘王:如果只贪图眼前太平,魏国迟早会为秦所灭。但魏安厘王执迷不悟,终于亡国。魏安厘王抱薪救火,自取灭亡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用错误的方法来消除锅患,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近义】火上浇油。

    【反义】釜底抽薪。

成语故事

相关文章

  • 抱薪救火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

  •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魏国总是受到秦国的军事骚扰。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变本加厉地接连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

  • 抱薪救火

    “喂喂喂,观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张大帅在前方现场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魏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全文】“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来源】《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

  • 再谈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我们面对自己爱人、亲人、朋友,如果ta们沐浴在火场中,我们是否会奋不顾身的跑去救ta? ...

  • 044抱薪救火

    “小兔子,你带零花钱了吗?”在动物学校大门外的一条小路上,小兔子碰到了最不想见到的小花豹他们几个,小花豹第一句话就...

  • 摆设:抱薪救火

    收藏即看过。 过了一阵发现罗列太多,没时间看了。 碎片化的整理时间,到头来不是假期消失...

  • 立秋

    秋 不惧 抱薪救火 助纣为虐 誓要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 饮鸩止渴,抱薪救火

    截至现在21.42分,我不但没死,而且也没有一点濒死的征兆。 经历过当年网吧通宵训练的少年就是坚挺。 昨晚就睡了3...

  • 成语典故|抱薪救火

    成语释义: 比喻想消灭灾害,因方法不当,结果反而加重了灾害。 成语出处: 《史记·魏世家》。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抱薪救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um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