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原创文字集
随笔一一“受害者有罪论”的延伸

随笔一一“受害者有罪论”的延伸

作者: 臻知夏 | 来源:发表于2024-05-31 08:26 被阅读0次

文/臻知夏

图/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信息的发达,普通民众对于各类事件的获取不再像以往封闭,在除却事件当事人之外,全民皆是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民众享有了对事件的参与,表达成为了当下互动的主流。

这从某种方面来说,也体现了人的相通性,不论所引导的看法有何不同,至少该事件激起了民众的某个触点。

我们会发现在一个敏感或普通事件引起的关注背后,总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发声。这本无可厚非,由于人的主观思维、立场、亦或价值观不同,所持的看法亦存有差异。

在这种人人都可参与、评伦的大环境之下,某事件一旦曝光在前,也就免不了同时出现的言论。站在除去环境及各类因素的角度下,有部分人总以一种绝对的对错来衡量事件的主角,好像审判权想当然地转换到他们的手里,经嘴一开,键盘一敲,就能随意地将他们的揣测安在事件之中。

这样的人比比皆事。

就如昨天公开直播的家暴案,视频一侧显示“正在庭审现场”,另一侧是事件的女主早期自述被家暴的画面。

这样屡见不鲜的事件随着当事人被家暴的严重程度也让民众的发声越来越齐聚,这是作为一个人基本的同理心,我们仿佛代入了那个被家暴多次甚而命将不保的状态之中。

大部分网友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对事件的受害者表示同情,心疼,对她能够最终站出来为自己维权,给予了安慰与肯定。

她代表了这类群体的真实存在,有很多家庭中的女性都在遭受着相似的场景而自救不能,向外呼喊大多都只被以普通家庭纠纷来处理,一句官方的“批评教育”了事。

我们会发现,即便作为受害者的当事人在庭审中不得已需要一遍遍回忆那些痛苦的场景时,即便声泪俱下,即便最终身体遭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创伤,心灵蒙受来自暴力难以对抗的撕裂时。

评论区里还是有那些诸如:

“这个女的看起来不是善类”。

“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个女的要反省”。

“为什么她不跑啊,不是贪他的钱就是贪他的其他什么”。

“被打第一次的时候,就应该反抗,凭由继续被打,只能说女的太蠢”等等。

好在没有那一句,“都怪她长得太漂亮。”

当然,如果是在性侵案中,这样的说词又会是一条条长长的跟随。

他们片面的认知,想当然地冠以看似合理的结论时,总是对他们无法理解。

也许事件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又当是另外一种版本。

人与人的共通,相对于某类人,几乎为零。

从受害者身上找问题,也就是“受害者有罪论”,它不仅仅在这个个案中,还存在于那些相类似的婚姻家庭里及标签下的伤害事件中。

例如一个善于伪装的男人或女人,表面维持着家庭的和美,丈夫或妻子不管对内还是在外,对于另一伴不仅受意有加,且顾家体贴,极负责任。

这样的人设在有意伪装之下,对方总是难以发现,或是对于另一半过于信任,亦或缘于自身的单纯,各方原因都有。

有人说,戏总有谢幕的时候,伪装当然也会有被发现之时,也许几年,也许就在明天。

当然不排除一辈子仍处于演译之下,安然自得地以双面人物自由切换。这样的人物已在“精华”之中,他们将表演当作生命的食粮,离了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若遇到,难以幸免于被伤害。

这样的受害者在部分的民众眼中,又是需被加以问责的不该。

如随便一抓一大把的声音:

他这么多年都在做这样的事,你就一点都不知道?

如,那不是你的问题吗?你不需要反省吗?这么多年你都干嘛了去?

如.,你都多大了?还像小孩子,蠢到这地步,活该被骗。

如,你自己就没问题吗?他为什么会去做这事,你自己也要想想你哪里做得不够好?

如是出轨事件,外加,婚后也不懂得收拾自己,你看你整个一大妈,他会那样还不是你的问题?

如,你上不进,跟不上他的思想,还不跟紧他的步伐,共同进步,这样的你怎么配得上他?

如, 你不温柔,不体贴,不会做得一手好菜,不能给他带来事业上的帮助,长得太丑,带不出去,你不改变,他不休了你算好了。

又如一方瞒着伴侣,以种种合理借口将家底淘空,以伴侣的名义贷房贷款,若干年后,真相浮出水面。

好人设一旦被撕开,所有的曾经都变成了笑话。而那些还在言之昭昭的众辈,还是持相同的论调,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如,你这个妻子怎么当的?这么多年,连他有这方面的动静都没有察觉,你怎么可以做到两耳不闻家中事?

如,你的问题很大,作为妻子,连最基本的对丈夫都不了解,不止是蠢,还不去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如,你没救了,连妻子都当不好,你还能做什么?

如,如果是我,我才不会像你那样,一根经地相信对方,说到底,还是太傻。

如,你光长了脑袋,人都几十岁了,还像个幼稚园的孩子,我真为你担忧,你以后怎么办呀?

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那么做,都是因为你,想想吧,唉,没办法。

这样的同情,安慰听来好像在替受害者表愤慨,激情道道了一番,又抑且不能理解的遗憾在说者口中轻松地说出,在圣人的视角下将受害者从头到脚,从里到内皆点评了一遍。

明明是受害者,最终却被冠上有责的不可推卸,一番大道理之下,轰得当事者说不出话来。如若是性子弱的当事人,产生“我什么都不是”的循环自我否定中,深陷自责、自怜的无助里,反对本是事件主角的加害者抱以“原来你没错”的荒缪里。

罗翔曾说过相类似的话,不要以你的观点评判别人的行为,因为你当时并未处在那个位置。人们往往用理性的判断来看待他们所认为正确的事,而往往在最冲动或最危险的时候,人往往失去了理性,所行却是人的本能,人之常情又是最被其诟病。

很遗憾,而往往最基本的体谅不值分毫。

理性是一堆旁观者的圣人视角,在这样的视角下,没有一个完人,但人如若都是理性加持的存在,那么与冰冷的机器又有何不同?

这个社会不缺点评的嘉宾,缺的是以同理心看待一件你认为,“比起你来,我做得更好”的比较。

世界本就是参次不平的存在,四季亦有冬的来临,如若都是以批评,抱怨为首的那些,其实,再多一点冷也无妨,毕竟,四季中少了冬日的严寒,残缺的四季照样能在合理接受范围。

所以,与其说让那些不适的东西消失,倒不如让其适应它的存在。因为,有人的地方,就该允许他们的异于平常,有是非的地方,就有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的“完美人”。

看淡、看轻他们,也是对自身的释放。人的情绪装不了那么多负面,还是拾起快乐的种子,让它们长伴于身,让那些需要剔除的东西,都化作清雾飘离,直至成了过眼动烟。

只要生命还在,只要怀有信念,相信自愈的能力,那些外在的浮沉与你又何关呢?


写于2024年6月1日晨间

相关文章

  • 受害者有罪论

    中国人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思维方式,叫:受害者有罪论。他判断是非对错的方式及其的奇怪和让人不可思议。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

  • 受害者有罪论

    不论出了什么倒霉事,受害者总是有很大罪过的,无论怎么辩驳,他们都不是那么无辜,不是那么脱得了关系的。 常见的辩论就...

  • 受害者有罪论

    受害者有罪论,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有一对情侣聊起最近的唐山暴力打人事件,女生义愤填膺,男生附和,随即表达了自己的观...

  • 呼吁停止受害者心态,和反对受害者有罪论,它们的界限在哪里

    “呼吁停止受害者心态”和“受害者有罪论”的界限很少有人去想,其实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去想的话,就难免会说出“我反对...

  • 你怎么可能无辜

    ​​在受害者有害论莫名占了主流的时期里,我经常会后怕,猜想有一天别人会怎么说我。 扪心自问,哪个人经得起受害者有罪...

  • 2020-05-03

    这个世上 受害者似乎总是有罪

  • 请停止“受害者有罪论”!

    “恶语伤人”从来不是耸人听闻的都市传说。 想象一下,你如果受骗、受到伤害,周围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也许是亲疏有别...

  • 受害者有罪论的心里动因

    面对一些事件总会听到指责受害者的声音: 都不是好人 这人也有问题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为什么专打他 但这些人也不是在场...

  • 家庭教育心理胶囊第16颗

    84 受害者有罪论 坐公交时手机被偷,此时恰当的归因方式是小偷偷东西有错。 知识点详解 主试要求受...

  • 花要在阳光下绽放,女孩子该不该去夜店

    今天这个话题, 可能有不少人不认可我的观点,也有不少杠精非要跟我抬杠, 说我是什么 “受害者有罪论”。我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一一“受害者有罪论”的延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ar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