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天的高考已经过去,这几天关于高考的文章像蝗灾一般铺天盖地地涌来,但都不太想看。
偏偏李志在九号下午微博长图中贴出与侄子的会谈,让我反复读了几遍。
这是今年高考前一天晚上,李志和侄子汤臣在金坛某龙虾馆进行的一次谈话,李志说,这是他俩认识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谈。
由于时间仓促,讲得很不理想:逻辑紊乱、要点遗漏。
于是这几天抽空整理成文字、略加修饰之后给侄子存档——《今天你是成年人——致汤臣》。
图片来源知乎@岛音乐“关于善良,最大的困难不是它的定义,而是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是善却做不到,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是恶却不得不做。”
“我希望你尽快完成独立,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我希望你能从我和你父亲的不堪经历中吸取经验,然后做的比我们好。”
这是最“李志”的两句话。
看完很容易想到台湾作家龙应台给儿子安德烈《孩子,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只是后者苦口婆心的味道更重一些,而前者,冷静而克制。
如果听过李志的作品,你会发现,他在作品中呈现的,尤其是早期作品,与现在文字呈现的精神气质判若两人,相去甚远。
早几年,没有互联网浪潮,也没有被炒得很火的丧文化。而李志的作品里多是浓郁的丧与虚无的挣扎。
马世芳说,
“李志的歌,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向,两者同等重要,一个是情伤累累而不惮在歌里用极其陷溺的抒情方式示弱甚至自残的屌丝文青,一个是不断用寓言和诗歌诉说大时代的历史禁忌与伤痕的愤青诗人。”
马世芳
而李志作品里的丧大多向第一种方向靠拢,极其陷溺。
他在《寻找》里写,“我在恶心的世界里,寻找一个像你的人”;
在《来了》中写兄弟放弃理想,“理想来了,它是个被母亲遗弃的小孩”;
到了《天空之城》,又说“爱情不过是生活的屁”;
还在《黑色信封》中写,“我可是个男人,为什么打不起精神。”
但是在《今天你是成年人——致汤臣》中,却说:“你是个男人,你必须得打起精神。打起精神还不算完,你还必须要学着自己做决定,要学会善良,要不断求知,这个夏天是你的。”
李志的作品不丧了,也不愤怒了,而李志的人,也越来越理智了。连在微博上骂人傻逼都带着理智的正义感。
我们的三三四云南篇《大理想国》
有人说李志的变化是年岁有加的妥协。
我说,你懂个屁。真正的妥协,是沉默,是无为。
李志对这个时代永远有旺盛的表达欲,他从不吝于向这个世界传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早期人们感受到的是浮躁,现在更像是下了一场雨,世界都更清晰。
李志的三观中,渗透着浓郁的公民责任。这种公民责任不是字面上那些讲文明、公德心之类的公民责任,而是踏踏实实的社会中传递精神层面的观点。
李志有一次和张培仁聊天的时候,指出台湾对于大陆音乐启蒙的遗憾,说他们只带来了音乐本身,而没有把一些价值观或者世界观带进来。
张培仁
而李志的价值观,不是寄托驳斥、伸张这种薄弱的笔触去实现,而是依赖于身体力行的作为。
无论是去年跨年时候以《相信未来》为主题,还是用十二年普及现场音乐的叁叁肆计划,李志的价值观都是统一的,你能看到其中的困难,但你看不到退缩。
李志团队前几天公布了叁叁肆计划下半年在山东的演出时间安排,青岛是待定,场地与时间还在努力争取,但你没见他放弃、取消。
当下年轻人在李志身上寄托了很多情怀,南京的跨年情怀算其中之一。
李志透露,打算再做一两次就结束,因为找不到新鲜的内容,音乐本身的内容。
不知道当李志停了跨年,没有了情怀加持,会不会像其他青春里闪过的歌手、偶像一样一闪而逝?
事实上,即使李志转行去说相声,我对他的认同和喜爱也不会减少。
因为他的作品、他的价值观,已经扎扎实实的打上了李志精神的烙印。这种精神很难概括,只能体会。
就像你再看他写给侄子的话,是致汤臣,也是致无数尚不成熟的灵魂,归根结底,是写给每个要跨越成年但心智上还没准备好走向成年的人,以及那些已经成年但常常迷失的人。
李志没有说,年轻人,你必须这么选。他只是说,成年就是这样,这令人沮丧但还得继续。
李志把生活撕开了一个口子,并没有把洪水猛兽放出来去冲击你的生活,而是让你透过这个口子看看,洪水猛兽都在呢,阳光彩虹也都在。
李志已经把他的整个的灵魂毫无保留的都给了你,喜欢他的人会懂其中涌动着怎样的精神。
李志意味着精神的药,不一定是良药,看你怎么吃。
十年之前他在《这个世界会好吗》里唱:“那些猛烈的情绪,在睡不着的时候折磨着我”。
十年之后,他又在《一个夜晚》里唱,“在这样一个夜晚,有人会替我们思考夜晚”。
在很多难以入睡的夜晚,李志就是替我们思考夜晚的那个人。
本篇文章转自知乎@岛音乐,有删减。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光荣
编辑于 2018-06-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