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公山弗扰在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要在那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呢?”
公山弗扰:双字姓公山,名不狃(也作弗扰、不扰),字子泄,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阳虎同时为鲁国当政者季桓子的家臣,深受季桓子器重,鲁定公五年(前505年)派他担任季孙氏的私邑——费邑(费县)的邑宰。
畔:同“叛”,反叛。
末之也已:无处去算了。末,无;之,到、往。
之之也:去到。前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
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意为在东方复兴周礼。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编篆而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南宋朱熹取《礼记》之《大学》《中庸》篇,分章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作为官学书籍,科举指定书目,成为历代儒家学子首要研习之书,对历代文教产生极大影响。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5335d0720e64fa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