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题:放飞心情,“随意”!题目自拟,写出所思所想即可。—angema
那年那日,正逢弘一法师的诞辰,我到泉州开元寺的法师纪念堂去瞻仰他老人家的风采。
当我把一束洁白的栀子花放在他雕像前的时候,不经意间传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段熟悉的旋律,一时间整个人怔在那儿。竞不顾众人济济一堂,不自觉地泪流满面了,因了这隔空传来的乐章,于时间的荒原之上,又撞见那个往昔的自己,仿佛电影的倒带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世间万事万物的相逢皆是因缘和合而成,就象我与弘一法师的这首《送别》。
年幼时听它大约六岁光景。小小的我们坐在幼儿园的教室里,跟着老师唱这首传遍古今中外的名曲。当时小小的心灵里竟也懂得惊叹世间竟有如此动听的乐曲,幼小的孩童心里竟深深地刻下“李叔同”三个字。
第二次听它是在八岁时候,因父亲工作调动我也将去往新的学校。记得凌晨五点时分,我站在船头,透过白茫茫的江雾,隐隐看见岸上的师长和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低低哼唱着这首《送别》。我在同学们以及自己依依惜别的啜泣声中渐行渐远,为这段永生难忘的师生之情。因了这首拨动心弦的乐曲,小小的女孩从此明白了世上还有一种愁肠百转,那就是“别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第三次听它是在二十多岁的豆蔻华年。也是凌晨时分,有个小我两岁的男孩在他房间的门口目送我离开,外面飘着濛濛细雨,雨中轻轻传来这首《送别》,口哨声声忧伤而低徊。但凡世间的缘聚缘散,都是注定的了,体会了人力无法胜天的无奈,于是所有的离合悲欢,缘起缘灭就都融在了这首《送别》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另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在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拍成的电影《城南旧事》里作为插曲,后来听说《早春二月》也用它作了主题曲。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却只是记得《送别》那怎么都忘不了的旋律。后来只要我想起这首歌便要再看一遍《城南旧事》。
《送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弘一法师在出家前为挚友许幻园所作的告别曲,这种类型的歌曲也称“骊歌”。是我国流行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学堂歌曲。而这首《送别》是大师根据美国人奥德威作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填的词。它也浓缩了我国传统昆曲《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完美意境。曲中的长亭,古道,晚风,夕阳,让整首歌凄美婉转,哀伤幽怨,诉尽离情别绪。
总有一段故事与你的境遇相同,总有一个人在远方为你守候,总有一首歌为你诉尽离殇,千回百转,魂牵梦萦。四十年时不时地隔空传来,久久回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