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此香不过吲哚。
屎之所以臭,是因为屎太香。屎中吲哚浓于玫瑰万倍之故。
如果没了吲哚,则玫瑰不香,屎不臭。
这也从世间法角度印证了一件事:净秽不二。
那我们能不能送人以屎呢?绝对不可以。
为什么?
因为绝大部分人,总是二的。
二不是骂人话,是说绝大部分人,总是分别取舍,太过执着。这就是“遍计所执”。没有什么不执着。
我记得一个赵州禅师的公案,一个尼师去参访赵州禅师,这次禅师没有让她去喝茶,当尼师问如何是佛时,赵州禅师就摸了尼师下体私处一把(赵州以手探尼穴)。尼师镇定自若说:禅师你这么大修行,还有这个念头吗?(师还有这个?)赵州说:不是我有这个,是你有这个。转身走了。
以前普钦法师名头极大,太多人要来认师父,普钦法师就公开考试收徒弟。通宗师父那时还是年轻姑娘,找来要出家,普钦法师当众说,你现在马上把衣服全脱光。通宗师父一点楞神都没有,马上开始脱。快要脱光了,普钦法师说:善哉,徒弟。衣服自然穿起来了。
无独有偶,前几年,在美国的一位日本禅师,被学员告性骚扰。他已经七十多了,在美国传授禅学几十年了,这时候没有师父徒弟了,就是老师和学员,说起来是悲哀的一件事。学员告他在上课的时候,摸了她身体。老禅师在法庭上说:我是用赵州禅师的方法破她的执着……法庭认你这个吗?当然不认。
所以,传授佛法,必须要装。为什么要装呢?这说起来好难听,如果说要运用方便,就高大上了。对信众,得装。不能透露你的本地风光,也不能称性极谈。当然,除非不度人,不度人就不装了:一池荷叶衣无数,数树松花食有余,才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
有那不度人不甘心的,度人又不取凡俗根器,不耐用牛刀给小鸡培善根的,便一船明月,直钩吊鱼的,如那船子和尚。一生分做两截,前半截悟道,后半截觅得个传人。师恩已报,绝迹江湖。
现在的众生根器,就是矫情,就是脆弱,不矫情不脆弱的又太油滑、因为有点小聪明而失于敦厚……似此种种,只能种点善根,结点佛缘,担当不起什么大道。
《金刚经》涤荡我法执着,破除四相,又说:若闻此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
现如今呢,满街都是稀有人吧。我没见谁惊过怖过畏过。都是太稀有了。佛陀老人家,真没见过世面呀。
玫瑰与屎,是净秽不二相。
但是此相只能嘴里说说。如此才可不惊不怖不畏。
世间事大抵如此。犹如人情往来,留得六分真,说的三分好,用一分良心婉转温言。今日之佛法,亦大抵如此。
若用两分呢?则嫌直了,让人不高兴,人家心里就会想:原来你是这么看我的,你根本不了解我。——其实不论八识,就是现代心理学的“潜意识”、“群体意识”、“群体无意识”,恐怕自己也很难认识自己吧。
若用三分呢?那就比较讨厌了,人家慢慢远离你。谁爱在你这里找不舒服嘛。
若用五分呢?那恭喜了,保准你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神憎鬼厌。
所以,古德说:不是无禅,只是无师。这公案说的不是无师。无师的背后是没学生。实际说的是好的法器甚为稀有了。十六罗汉尚且留形住世,都是回小向大的菩萨,又岂能无师呢。
聪明人常有,佛子不常有。
聪明人学佛学得很像,很有派。
佛子大智,若愚若狂,就是不像学佛之人。
——《不是无禅,只是无师》苏息,写于此时此处(20170610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