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高二学生讲题,今年高考全国乙卷的英语卷。完形填空题讲到2~4岁的幼童躲猫猫的心理。两三岁的小宝宝把头藏在毯子里,屁股还撅在外面,然后他以为他已经把自己全藏起来了。学生哄堂大笑,觉得小娃娃真是蠢萌蠢萌的。
以前对这种行为的心理学解读认为是因为幼儿具备完全的自我中心主义。而现在有新的研究发现,这是受幼儿在这个阶段的认知水平制约的。
简单地说呢,就是2~4岁的幼儿,当他蒙住了眼睛,看不见别人的时候,他也认为别人也看不见他。他堵住了耳朵听不见别人的时候,他认为别人也听不到他。
学生再次哄堂大笑,觉得怎么这么蠢得可爱呢?
然后我就跟学生讲,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大脑和心智发育水平,认知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两三岁的幼儿躲猫猫会有这么蠢萌的行为,是受他的认知水平影响的。当他再长大一点,哪怕只是四五岁,他就会明白,如果只躲住了头,没有完全遮住身子,还是会被人发现的。这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他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又上升了。
八九岁的小学生转头去看两三岁的幼儿,会觉得他们真是蠢呢,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我问道:“同学们当中有现在读小学的弟弟妹妹的吗?”
马上有五六个学生举了手。
“你们在家指导他们写作业吗?你教他写作业什么感受啊?”
有一个男生立刻迫不及待地举手啪啦啪啦说起来。他说:“昨晚我妈打电话给我诉苦来着。我下了晚自习回宿舍都那么晚了,我妈妈还打宿舍电话找我,她说她要气死了。”
我们大家都好奇了,我就问为什么呀?
他说:“我爸在家里教我妹写作业,我妹上小学。教她加减法,怎么教都教不会,把我爸气疯了。我爸就拍桌子吼我妹,结果呢我妈就心疼了就跟他吵。然后我爸怒火未消,把我妈给骂了一顿。我妈觉得特别委屈,她就打电话来跟我讲这个事情,那我又能怎么办呢?”
全班同学忍不住大笑。
这男生也抓头皮笑,然后说:“我也特别不能理解。我在假期的时候教我妹写作业,就那么容易的加减法,教了她老半天好不容易把加法教会了,一转头减法又不会了,我就想不明白了,那么容易的题她怎么就学不会呢?”
另外几个学生也七嘴八舌地说,“就是啊,我们家弟弟妹妹也是这样的,教一个那么简单的题,哎哟,把人都气死了,怎么教都不会。”
我在上面看着他们,故意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再慢悠悠地说:“你们物理老师彭老师看你们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全班同学都一愣,然后再次哄堂大笑。笑完之后,他们若有所思起来。
我就接着跟他们讲。“正如这篇文章所介绍的,人在不同的阶段,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当他是两三岁幼儿的时候,他连躲猫猫要把整个人藏起来,他都不明白。
而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怎么躲猫猫这个问题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先要学加减法,然后还要学乘除,再要学面积,那个太难了。他怎么都不能理解这个面积公式,为什么就要这样算。但可能过上一个学年他就明白了。
你作为高中生,觉得这小学生搞不懂一个加减乘除题,不会算面积,觉得他真是蠢到家了。然后呢,你作为高中生,高中的课好多东西你都学不懂。那些题,老师跟你们讲了一遍又一遍,你们还是不会,考试考得一塌糊涂,老师也只能仰天长叹,就觉得怎么能怎么教都教不会呢。
然后到了高三你回头看高一的题,你很快就明白了。你如果现在拿到当年你初三中考的题,你会觉得真是太容易了。就是因为你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还有掌握的知识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以前的难题对于你来说就变得轻而易举。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这样不断进步的,我们对其他事情的认知也是这样不断进步的。
比如现在你们都在青春期,经常会跟父母发生冲突,觉得他们对你们管头管脚,说的很多东西都是让你们无法接受的。
而在人到中年的父母看来,他是用了他大半辈子的人生经验在教你,希望你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少碰一些钉子,少吃一些苦。
我们老师也经常苦口婆心地做你们的思想工作,也是想把我们大半辈子的人生经验和教学经验尽快地传授给你们,让你们尽快地成长。
但在现在的你们眼中,是不是觉得老师和父母都很烦,净给你们唠叨一些大道理,都是你们不爱听的?是不是觉得我们说的一点用都没有?
当你今后走上人生道路,碰了无数的钉子,吃了无数的亏,走了很多弯路之后,你蓦然回首,才会发现当年老师们和父母对你真是呕心沥血呀。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原来都是真的,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也都是有用的。
再比如,有很多人在青年时期还跟自己的父母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有人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待在父母身边。
但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很多人忽然发现,自己与父母和解了。
那是因为他经过这半辈子的折腾,他的认知水平又提升了很多,以前他根本无法理解的事情,现在能够充分理解了,也跟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所以跟自己的父母也就达成了和解。
我们把这些贯穿成一条线来看,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再到人到中年,甚至到老年,人的认知水平,是一直在不断进步的。对于自我,对人际关系,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在不断改变的。
所以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进步,所以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进步。
我希望你们做完这篇完形填空题,不仅仅只是看懂了一篇英文短文,还要学会这其中的一些道理。
如果能够有所反思,去重新认知自己,以及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来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更快地提升,那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和讨论的真正的成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