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谈写作读书
走近厚夫老师[2020年第2期《长安学刊》]

走近厚夫老师[2020年第2期《长安学刊》]

作者: 卜文哲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12:34 被阅读0次

陕北这块土地虽然贫瘠,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自古就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美誉,而扎根黄土,默默耕耘的厚夫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

犹记得在首次拜访厚夫老师时,他在《路遥研究》杂志上给我题赠的寄语: “ 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提升”。彼时,他笑着拿起笔写起这十二个字,落笔之处线条潇洒灵动,收笔之时笔锋雅致挺劲,仿若天地间的赤诚皆汇聚在他的笔下。作为后辈,我深知厚夫老师的这句话,不仅饱含着他对一个文学青年的鼓励,更深深地孕育着他的人生智慧。此后,正是在老师的这句话鼓励下,我对文学似乎多了一些特殊的情怀和热忱。

转眼之间,我与老师不见已一年余了。这些时日里,冥冥之中便多了一丝牵挂。心中常念道,不知先生是否近安,便有了再一次拜访厚夫老师的念头。

二〇一九年十月十一日,那是一个我无比憧憬且使我今后铭记的日子。天空放晴,空气中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柔和的微风不时拂过脸庞,不由地使人身心愉悦。能与百忙间隙中的厚夫老师再次相遇,心中自然是无比激动。得知厚夫老师凌晨一点多返京归来,路途劳顿,甚是令人心疼。由于公务繁忙,四点多钟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老师的忙碌是常态,始终如一,而他却乐此不疲,令后辈的我敬仰不已。

进入厚夫老师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他的人物肖像雕版画。由工匠的技艺而视之,其刻刀深浅镌刻的游走之间起落稍顿,经岁月的温润、浸洗、留韵,观来潇洒俊朗,英气十足。“文以明道,学以养德”是他在文件柜上手书的行书大字,《菜根谭》云,“进德修道,要有个木石的念头”,取其练达坚定的意志,去其欣羡纷扰的境遇,便可明道养德,达人生的大境界。文学是人学,是修身养性之学,是陶冶情操之学。同时,文以载道,道德是文学的根本,文学又往往是与道德同行的。厚夫老师的文学观里,更蕴含着深刻而豁达的人生智慧。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文学爱好者可谓是车载斗量。厚夫老师说,他当时在北京上学,也是文学青年中的一员。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其贫乏的时代,可贵的是,老师依然保持着有写文章和投稿的习惯。那是一九八七年的十二月,当时的厚夫老师二十二岁。是时,《延安日报》每周一次的副刊,编辑部的稿件堆砌如山,而编辑从万千稿件中选出了他的散文《荷塘梦寻》。以此文为例,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述着,写景抒怀类散文的灵性之美与人生情怀要结合起来,才能恰到好处,引人入胜。

厚夫老师谈及为文之道,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他说,好文章,在语言、意境、内容、思想等方面都很出彩,若这几方面都能顾全,同时又能写出新意,便离好文章不远了。另外,时间是衡量的标杆,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的文章是挚情的,是深厚的,是蕴含大道的……

提及厚夫老师,不得不提的是他“十年磨一剑”的《路遥传——重启平凡的世界》。这本人物传记,冷静客观地勾勒路遥先生的执着与追求、痴迷与磨难,全景式地彰显了路遥先生辉煌而短暂的文学人生。为了更贴近现实生活,体验路遥先生当年的写作时的直观感受,致敬路遥先生,厚夫老师决定书稿全部手写。他在《建筑一座文学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的文章里写道,“因为路遥的人生影响到我的人生,为他立传是我生命的自觉。”另有,“我们是延川县‘一道川’的老乡,我们都是延川中学的校友,我青少年时代是位狂热的文学青年,我的外祖父与路遥是‘忘年交’,我又在路遥的大学母校延大文学院任教……这一切均是客观外因。然而,最大的动力来自我内心的精神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的需求与人生的自觉促进下,厚夫老师笔耕不辍完成了这部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的鸿篇巨著。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它虽无形,但它的力量却可以化作有形从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命运走向。

厚夫老师在谈及他的当下时说,外界对他的评价“作家、学者、评论家”的头衔,这些都是虚名罢了。他始终认为他是一名人民教师,他喜欢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他愿意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从一九九零年进入延安大学以来,厚夫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教学之余仍坚持创作以及学术研究,实乃我辈之楷模。

临行前,他说道:“文学创作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什么时候捅破了,事就成了。举一个例子来说,这过程,就其本质上来说,就是由蚕到茧,由茧到蛾,由蛾到蚕的过程。”厚夫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有为文、为人之道,还有人生经历汇聚的大智慧和大格局,于我而言,时思时新,直至今日,仍印象深刻、备受启发。

文学仿若是一座华美的大厦。起初,要先把地基打好,每一块“砖”都要放对位置,让人无可挑剔,每一个文字在心底越是精心雕琢,就越是熠熠生辉。有文学信仰的人生或多或少是会有亮点的。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既要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这是厚夫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那永恒的智慧光芒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照耀着一方又一方的热土,启迪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文学版图的不断扩大,与文学前辈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般探路,后辈们又循着前辈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前行是分不开的。感谢与厚夫老师的相遇,最后祝愿老师一切顺利,体笔双健!

 

相关文章

  • 走近厚夫老师[2020年第2期《长安学刊》]

    陕北这块土地虽然贫瘠,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自古就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美誉,而扎根黄土,默默耕耘的厚...

  • 走近长安

    没有一座城像长安那样令人神往 踏着盛世的贞观长歌 倾听一曲千古的绝唱 一个国度 一片诗的海洋 红墙碧瓦,胭脂霓裳,...

  • 欣赏一下知网上造假论文的冰山一角

    图1是高等教育学刊2014年第17期论文原文 图2是高教学刊2019年第25期的(造假)论文片段 类似这样...

  • 走近老师

    时间:2020年9月29日 地点:柯桥区华甫中学 授课老师:赵宇初(绍兴市皋埠中学) 一 视频导入 师:视频中的人...

  • “因人施教,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笔

    最近读了雷夫老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3——说给老师的心里话》,收获很多。 雷夫老师记录了他如何对学生进...

  • 走近蒋老师

    文/丘豸 在泱泱简村里,不知道蒋老师的,鲜有其人了。我也是走进简村不久,便得知蒋老师的威名了。 一个是简村里的盛名...

  • 走近老师 - 草稿

    时间:2020年9月29日 地点:柯桥区华甫中学 授课老师:赵宇初(绍兴市皋埠中学) 一 视频导入 师:视频中的人...

  • 走近康老师

    最近被康帅康辉老师圈粉,单看他静静的往那一站,就是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虽然他是新闻联播主播,但我真正认识他是在《你...

  • 朗诵练习

    【唐诗里的长安】 唐诗里的长安, 有着山水相依的明朗, 有着冰心玉壶的清爽,更有着诗情画意的妙曼, 唐诗给长安的厚...

  • 2月计划与总结(3)

    2020 年2月第2周(2.8-2.14)总结 一、阅读 八月长安《你好,旧时光》,杰夫·格尔特《情节与人物:找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厚夫老师[2020年第2期《长安学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of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