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搭上《寄生虫》影评的末班车~第一篇剧评给了韩剧,第一篇影评也给了韩国电影,真是奇妙的缘分......另外,为保证文章质量,不能把影片中所有巧思都展现出来,如有好的建议or想法欢迎投至评论区。
《寄生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流不仁,以下层为异类。人类进化万年,最终小部分进化成了上帝,大部分退化成了只求生存的寄生虫。”——题记
《寄生虫》是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现实题材作品,豆瓣8.7,唯一脸熟的演员是客串的朴叙俊,影片中贡献了不少金句↓
是一部容易“真香”的电影。
该作品主要讲述了无业游民基宇在机缘巧合下,来到IT公司老总朴社长家应聘英语教师,应聘成功后用各种手段将家人都安排进朴社长家工作,随之发生一连串意外的故事,颇具现实意义。
影片通过贫富两个阶级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穷即原罪,贪必踏错”的主题,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及人性的思考。影片塑造的人物饱满而丰富,其中主要塑造了生活在隐晦的半地下室的“寄生虫”——主角基宇一家和富人阶级代表——配角朴社长一家两家人经济条件虽相去甚远,然骨子里的贪婪、心机深重却别无二致,随着情节发展,两家人各自丑恶的一面在相互衬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深化了人物形象,又点明了主题。
矛盾设置巧妙,两家人的矛盾由萌芽、积累到最终激化,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能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从而将主题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然,该影片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塑造人物上,更体现在艺术手法中。影片的标题就令人浮想联翩。“寄生虫”比喻两者:一为依附于富人才得以苟延残喘的穷人,二为依靠穷人照顾的富人。比喻生动形象,实为增色之笔。
呈现在荧幕上的电影语言亦是该片的灵魂。色彩、光线、配乐均是该片的加分项。色彩落于观众的视网膜上可以发生独特的化学反应,使人产生相关距离感和心理温度。该片的主色调为棕调,给人以微妙的距离感,象征现实社会残酷的一面。
光线是电影语言的第一要素,光线运用得当与否决定了效果渲染是否到位。影片开头,阳光由窗外透射进基宇家居住的地下室,配以基宇仰视光线的镜头,巧妙地展现了他们如不见天日的“寄生虫”般卑微的姿态,又侧面表现了基宇一家的贫苦。
基宇一家最后阐述该片中最不出彩又最出彩的部分——配乐。该片配乐皆为纯音乐,平淡绵长,但在情绪需要时,乐调又如前浪推后浪般渐渐高扬,恰到好处地推波助澜,又适时淡出荧幕。声画统一,具有别样艺术作用。
正是有了色彩、光线、配乐的相得益彰,影片才能较为容易地传递出其主题立意。
影片中的镜头运用也值得一提。
影片总体风格朴素写实,是以运用了较多长镜头。影片开头,就用长镜头交代了基宇一家的情况;镜头从基宇起身,转到基婷,再转到父母房间,不过几秒时间就向观众展现了基宇一家居住的阴暗潮湿、连Wi-Fi都难连接的地下室,体现其家境之贫困。
影片也很好地运用了具有象征性的对比蒙太奇。将另一个镜头里的朴社长家的大豪宅——有人脸识别门禁,自动大铁门,室内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自带一大块草坪,进门便有女佣迎接客人……
与基宇家形成贫富对比,从电影开篇就点明了韩国愈来愈严峻的社会问题,意味深长。
《寄生虫》以最朴素的设定,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各种出人意料的反转,精妙的电影节奏,讽刺的人物对立,深刻的社会人文关怀,做到了商业与艺术近乎完美的契合,于每一位看客而言,皆有裨益。是以,这不仅是一部好电影,更是一份好教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