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 《载驰》
注释:
⑴载: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⑵唁(音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⑶悠悠:远貌。
⑷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⑸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⑹嘉:认为好,赞许。
⑺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⑻思:忧思。远:摆脱。
⑼济:止。
⑽閟(音bì):同“闭”,闭塞不通。
⑾言: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蝱(音mé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⑿怀:怀恋。
⒀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⒁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⒂众:“众人”或“终”。樨:幼稚。
⒃芃(音péng):草茂盛貌。
⒄控:往告,赴告。
⒅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⒆之:往,指行动。
一腔热血,忧国忧民。
眼里续满泪水,因这故土,因这爱得深沉,不因我是女人。
历史上被评定为中国第一女诗人的是许穆夫人,还是一位巾帼英雄。
早在两千多年前,才气、胆略、心胸,这些令人敬重的特质就已不是男人的专属。坚毅果决、至情至性、热爱国土,也早已不区分性别。
何为男人该做?何为女人司职?
只要有一颗赤诚的心,有高贵的思想,纵使孤身而至,深入虎穴,又何惧一副短暂皮囊。
许穆夫人,姬姓。春秋时期卫国人。是卫公子顽和宣姜的女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称作许穆夫人。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鉴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诗经》中的 <载驰>、<泉水>、<竹竿>三篇,共十二章,均由许穆夫人所作。其中《载驰》一诗,最为脍炙人口,在世界上享誉盛名,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许穆夫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姑娘。年轻时才情满腹,仙姿佚貌,致使齐、许两国皆来求亲。
诸侯国之间的联姻本就是一种政治手段,卫国心动与许国的重金厚礼,决定将女儿嫁给许穆公为妻。许穆夫人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齐国兵强富庶,能够支援许国将来可能遇到的攻击和威胁,与之结盟更安全可靠。但他的父亲和国君一意孤行,最终将她许配给许穆公。
《载驰》一诗,是许穆夫人在卫戴公逝世,文公继位后,想去吊唁戴公,慰问文公,却遭夫君许穆公阻拦,进退不能时所作。
是这样一个奇妙的画面:英姿飒爽的女子,意气风发,扬鞭策马,匆匆疾驰。
初中的时候,看电视剧《戏说乾隆》,里面有一幕至今保存清晰完整记忆。盐帮帮主程淮秀身着白色衣装,长发翻飞,手执长鞭,骑着青鬃骏马,御风而驰,眉宇间显尽英豪飒爽之气。微服私游的乾隆乡路偶遇,不自觉的看呆了。他从未见过如此女子,绝色的姿容配上男儿的英气,阳刚和阴柔融合于一身,美丽和潇洒相得益彰。
而许穆夫人,载驰载驱时,也许正是如此景象。只是两者情感不同,她是归唁卫侯。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那是怎样的思念和悲愤。祖国就在眼前,她带着深深的热忱,殷切盼望归去。而自己的丈夫,因为担忧戎狄报复而加以阻拦。她不时回头张望后面追车扬起的烟尘,焦急的神情带着轻蔑,额间早已浸出汗珠,严肃的脸上带着坚毅。
她不能驱身返回,即使得不到所有人的赞同。丈夫不与自己同心同德,许国大夫自私胆小怯懦。他们从没考虑过那是她的祖国,那里有她的牵挂,那里承载她的回忆和思念。
归去的心情,不容置疑,不耽片刻,纵然前路荆棘密布。她早已备好长剑。遍体鳞伤又如何?也要劈出一条明朗之路,带她回家。
古代的女子自出嫁一刻起,基本与娘家再无关系。她们冠以夫姓,断绝曾经。终其一生,成为别人的私有物品。
而因政治联姻出嫁的女子,一夜之间,祖国变成异国,家人成为别人,更遑论国思家愁。她们身陷时光,旧忆被淡化吞噬,本身飘摇成一株无根浮萍,只能寄养,不可安放。
从此与自家一切再无瓜葛,若是两国交战,只可为夫国摇旗呐喊。她们情感重心渐渐偏移,这并非薄情,只是淡忘,谁也留不下时间掠去的情感。
而许穆夫人并非如此。所以尤觉她难能可贵。她是嫁为人妻依然守住自我的人。任何与自我牵连的存在,必要倾心守护。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温柔怀旧如她,回去当是必然。这是责任,也是情义。
所以,她愤恨许国人的阻拦,恨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
“道义”自古是男人与男人挥洒交情的标尺,从来将女性排除在外。
“君子义以为质”, 从孔圣人发声后,更成了男人心照不宣的的较量。这场较量里,没有女人参与的机会,只因大家习惯性认为,女人不具备比赛的心胸气度,谋略胆识。
若不是《诗经》记载了这一幕,若不是许穆夫人怀恋故国,顾念亲情、奋身取义,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思想崇高的时代,有一个女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为后世女性做了表率。
她不仅慰问了亲人,还考虑着如何拯救祖国。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是冷静分析当前形势后,决定的做法。她要出使齐国,陈诉戎狄灭卫的情况,请齐国出兵解救。
诗里并未记载出使情况如何,结局怎样。许穆夫人作此诗的心情是沉重的。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报国之志难酬,孤立无援,一个弱女子,在暮春时节,看着垄上芃芃的麦子,心潮起伏。
历史上有很多女子曾一肩担负起国家的兴亡,著名的西施和昭君。只是她们更像是国与国对抗的棋子,选择和方式皆由男人掌控。她们有无畏的精神和一掷生死的勇气,只是缺少许穆夫人的智慧。
史实记载:许穆夫人吊唁亲人,随后游说齐国,取得齐桓公的支持,出兵助卫国收复失地,复国成功。
多么令人感动与可敬。
试想如果这种游说行为是外交家的职责,那么战国时代的苏秦和张仪是不是该以许穆夫人为师?
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女子,毅然的抉择,成为爱国楷模。早在那时,她就打破了男性世界追求道义的专属,鉴证女子身体里不输于男儿的气概。
孤胆英雄,巾帼豪杰。她当之无愧。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句话,应该成为时代的座右铭。做事三思可贵,而行动力更可贵。正如心灵鸡汤常说的: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只要你准备好,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