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港女”不是什么好词。我知道,你也知道。
按说这个称谓原本是“香港女性”,可近来常被引申,泛指那些拜金、媚外、自命不凡的女性。所谓“毒男”和“港女”的骂战,甚嚣尘上,充斥着误解和傲慢。
可这两年有一个叫“港女精神”的提法,似乎洗尽了“港女”承载的贬义。
当人们讨论“港女精神”时,报的是杨千嬅和郑秀文的名头,说的是《野孩子》和《勇》这样的歌,聊的是《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之类的电影。
这里的“港女”也现实,也世故,但挤在都市生活的条条框框里,同样藏着对爱情和美好的渴望。偶尔觉得她们自我到有些自私,可仔细想想,何尝不是另一种强大的坚持。
我写情感专栏,常接触各种困境和痛苦,提问者一通叙述之后,结尾的话往往是:“我究竟该怎么办?”这时候我都会想,去做个勇敢的“港女”吧。
2
林夕和黄伟文给杨千嬅写过不少歌,最常提及的几首,几乎都和“港女精神”有关。
林夕写《飞女正传》,有别于传统的柔弱细腻的少女形象,去描述为爱连生死都抛在脑后的“飞女”。
越过生死一刻,与你在电单车之中狭路相逢,你嘴边的伤口,和我的发端一样大紫大红。不怕紧挨着颈边,穿过横飞的子弹,也要和你一起去躲避平庸麻木的现实。如果要和不爱的人勉强度日,哪个故事会更悲惨,我不得而知。
愿意为了一个人不顾安危,也愿意和一个人一起“看不起这个繁华盛世”。也许只是刹那的兴奋,却是一生闪耀的光辉。
这当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爱情,却有大多数成年人都缺少的冲动和果决。当杨千嬅唱起这首歌,我们明白她不是真的去抛头颅洒热血,可其中的潇洒,有时比缠绵更动人。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说不出这样的誓言。
3
至于黄伟文执笔的《野孩子》和《勇》,就更切中普通人的经历与感悟。
爱一个人,曾经满心欢喜,到后来却渐渐寡淡如水。这种也不知进取,也不愿舍弃的两难里,应该如何自处?
杨千嬅是这样唱的:
明知爱这种男孩子,也许只能如此
但我会成为你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朝朝暮暮让你猜想如何驯服我
若果亲手抱住,或者不必如此
许多旁人说我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就是一种最坏名字
笑我这个毫无办法管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
对爱情没有天真的憧憬,但也不自暴自弃或者自怨自艾。任你猜测命令或者贪图索取,我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爱你。
哪怕这种方式,会让人笑我是个“毫无办法管束的野孩子”,可我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又有什么好害怕的。
爱情的相处,本质是进退的分寸感。要掌握分寸,最舒服的姿态不是予取予求,而是保持自我。一个人只有站定最习惯的位置,才能说出最真挚的话,表达最真挚的爱。
可是,爱情是极易受影响的。有时是外部的压力,有时是恋人的期许,有时是自己的犹豫,每一个念头,都可能让想法变得模糊,甚至连自我认识都不甚清晰。
当自我都开始成为镜花水月梦幻泡影,想要守住一段幸福,怎么看都是纯凭运气。爱情这么复杂的事,怎么能看运气的脸色呢?
4
那么,“港女精神”和自我有什么关系?
“港女精神”的另一个代表郑秀文,曾经在脸书上有过一篇动情的自述,里边提到:“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不过偶尔还是会自我感性一下,想一下人生,想一下生活点滴。现阶段的自己,快要踏入45岁,青春当然没有了,变老是人人不能抵抗的道路,但是我一直尽力保持好我自己,而且以自己为荣,四字箴言:尽力、无悔。”
这是通透又坚定的话。
“尽力,无悔”后边的潜台词,就是我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然后努力去争取了。至于结果,因为拼尽全力,所以无怨无悔。
看见这段话,我想到杨千嬅的《勇》。
我也不是大无畏
我也不是不怕死
但是在浪漫热吻之前
如何险要悬崖绝岭
为你亦当是平地
我只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但因为坚定自己想要的人,想做的事,哪怕旁人从不赞同,连情理也不容,哪怕红灯再红,无人可挡我路,千军万马我也要冲刺前行。原因很简单,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
不少人把这种“英勇”理解为对爱情的奋不顾身。确实如此。
可在我看来,这里的英勇,不仅包括投身爱情,也包括拒绝爱情,不仅包括接纳特定的人,也包括远离无谓的人。甜蜜与痛苦,欢愉和烦恼,不过是形式,重要的是始终维系自我的能量和界限。
当你因为爱情而茫然失措,可能并不仅仅是爱情的原因,而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和状态不再一清二楚。
在这样的境遇里,进退会失据,对错会混淆,所走的每一步,将来都可能变成悔恨的起点。
爱情里最勇敢的是什么?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无怨无悔。这恰恰要从对自己的了解和坚持开始。
如果想要爱得勇敢,“港女精神”了解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