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论—实在与知识(6)

作者: 鱼蕙兰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21:21 被阅读159次

  由前述我们知道并非如某些流派中所表现的那样存在者两类分别属于外部表象和内部主体的物自体,而是在逻辑界与现象界的划分下成为了一个综合的同一。我们在现象界中进行归纳演绎得出一类属于实质性认知的知识,在逻辑上进行推演演绎又得出一类逻辑上的物自体。然而我们知道前者不过是由于观察者的存在而产生一种内在的知识性的判断,其本质上仍然是依赖于那逻辑上的物自体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实体,仅仅是由于现象界天生的束缚才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实体。

物自体是实在,并且存在,这里的存在并不是等于实在,而仅仅是前者的谓词,这意味着这物自体并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其他物就可以凭借这一属性存在,而他存在这一事实的昭明则需要通过对以他为凭借所产生的事物进行推演来得到。现象界依赖于逻辑界而存在,但由于无明的束缚我们只能通过现象界这一间接上的实体去推知逻辑界这一真实的实体,实在并不是自明的,物自体的唯一特点就是可以无凭据的存在并可以成为其他事物存在的凭借。

然而我们要明确这逻辑界中的物自体实质对于现象界而言是不可言说的,我们并不能得知其任何的属性譬如数量等,而现象界中的实体则真正意义上的构成了我们可利用的知识的主要质料。前者由于其极度的贫乏性而保证了自己绝对的真理性而后者因为其极度的充实失去了极度的真实性但也凭借此取得了知识中主要质料的地位,但由于失去了绝对的真理性所以仅仅有指导作用而并不能赋予过多的重任。

  由于世界实际上应分为现象界与逻辑界两种,因此知识也应该当分为现象界中的知识与逻辑界中的知识。在现象界中的知识也就是原本意义上的可在现象界中具有价值的知识,其本质就是被赋予于各种名言之下的诸多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由于其范畴的建立是凭借于与实在相联系的感知之上的,因此这一类知识在现象界中的运用是具有相当的合法权的。

而逻辑界中的知识的认知的对象是纯粹的逻辑,即使其的建立由于理知的先天缺陷仍然是需要借助于某些现象界中与感知所联系的认知以使得这逻辑可被本身可被理解其意义,但是这逻辑建立之后的诸多运用却是超脱于现象界本身的,因为这知识原本建立的目的就是试图以超脱于现象界的视角为凭借超脱于原本的视限来这世界的外面去看待世界以得到关于世界这一整体的知识。因此这逻辑界的知识虽然需要联系着现象界中事实的感知来显明自身的存在,但在运用过程中则仅需要考虑其自身的逻辑自洽而不用考虑着逻辑背后是否有着事实上的感知与之对应。

在当今,几何学之类的知识,其本质不过是以定义作为认知对象而得到的纯粹定义性的认知,然而其具有实在是意义和知识的效用的原因就在于这定义性认知的认知的对象虽然是定义本身,然而在这认知的获取与使用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借助于某些联系有实在的认知概念去赋予其可被理解使用的意义的,是在直观上确定其可靠性的。

在忽视不矛盾律在我的体系中本质上是假设的地位外,若要谈论真理的合法性即其可能性就不得不将其归属于逻辑界中的一切知识,现象界中的一切知识虽然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逻辑界的知识确是为了给予现象界的知识以合法性和指导作用而出现的,并且虽然这现象界的知识在原理上被逻辑界的知识赋予了可能性但其在运用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理知的先天缺陷影响而出现种种的错误,当然在遵循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这一错误大部分应当是可以避免的,剩下的部分也不过是因为无论这现象界中的知识受到何等严格的推导其本质上所依赖的范畴仍然是在理知的习惯下以一种不牢靠的提取几点模糊感知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导致的偶然性错误所引起的,因此虽然这现象界的知识是可以在面对批判的同时在现象界中运用并建立其体系,但仍然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真理。

知识是否在现象界的实践中具有正确的效能取决于其内所包含的部分感知是否能成功的在人类的理知体系中大致代表整体感知,而为了保证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这一代表整体感知的地位就需要通过大量的与实际加以比较这也就是实践的价值所在。任何一份纯粹的只包含了一份感知的个别认真都是真实的,但其在现象界效能上的真实性却是不确定的,仅仅从一份认知我们无从得知其是否具有效能的地位,不存在先天具有效能地位的个别认知。

语言的作用不仅是交流所用的工具,并且实质上语言也是我们能有如今思考能力的凭借,甚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完整性去判断一个种族的相对智力水平。语言的运作过程本质是一种再认知的过程,因为任何原本的知识的运用理解过程实质上又是一个创造新知的过程。譬如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这一判断式的句子的意义就在于将本就存在于知识的观念中的本书的作者这一名言所代表的认知范畴划分为了中国人这一名言所代表的认知范畴之中,使得这二认知所代表的范畴之间建立起了新的从属关系,这就是语言这一运用创造新的知识的一个典型的合法过程。

而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保证其合理性的条件就如维根特斯坦所说的一样,语句和事实之间必须有着相同的东西,虽然严格意义上每一个语言中所可以与运用的词语名言都应当是有着确实与实在对应的关系或者本身就是代表着其余有着相对应实在的语句之间关系的词语,然而就像定义性认知这一错误范例一样知识原本是无意义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理知的缺陷而使得其在语言的使用中所代表的范畴并非其本来代表的范畴,导致诸多本身就存在着逻辑错误的问题在人的习惯性力量下诞生并吸引人们进行解答。这也是形而上学之受到抵制的原因,其内部此类的错乱应用实在过多以至于人们独断的否认了其中所包含的一切知识。

因为在现象界中感知唯有意识在对感知材料的主动注视下才会选取其中某些可呈现的以感知的方式呈现于意识,所以这感知是主动而自发的。认知仅仅是利用理知从感知中挑选某些特征并记忆下之后用其制作为某一范畴在归结于某一随意的创造的名言之下后的产物,

语言的组成部分仅仅是统筹者范畴的认知和表达范畴之间关系的定义性词语,语言的使用过程以及知识的积累过程就像是在意识这一空白画板上作画,画家从外部实在中获得诸多原始的感官材料再经过自己的处理得到自己可利用的感知颜料,以逻辑为画笔以个人喜好为画法在画板上画出一个又一个深邃的圆,这抽象的圆在画家的眼中就构成了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人类的理知活动中,不仅语言的交流是一种再认识的过程,类似回忆等功能同样是一种再认识的过程,严格说来人的大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着庞大的存储,强大的处理能力。实质上他之所以在表面上具有强大能力的原因仅仅是他所记忆的认知本质上都是极压缩的认知,认知过程中仅选取所得感知的极微部分而这与存储整个图像的机器相比显然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整个的认知体系中一切的感知都是毫无重复的被统筹在各样的认知下并借此形成可利用的记忆与知识,显然在诸多名词中有着许多名词下统筹者数量众多的感知,同一感知也被诸多不同的名言所统筹者,这种结构使得知识实际的重量变得轻便的同时也使得诸多的混乱出现从而削弱了这知识体系的可靠性。

在所有的知识中有着一类被称之为先验的知识,我们已经了解到譬如先天的时空观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先验的,因为其本质不过是我们在建立现象界时所习惯性使用的统筹形式,在现象界中其地位固然是超前的,但并不就意味着其与真理性有何关联,正如生活在海边的渔民向来以打渔为生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打渔就是什么了不得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样。时空观只是现象界中现象的形式,其地位是观察者赋予的而不是某种高于观察者的真理序列的事物。

理性主义者认为一切数学都是先验的,而不是经验主义所宣扬那般必须通过类似经验到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和成为两个事物那般才能体会到2+2=4这一知识。虽然经验主义者往往因为这数学知识并不是某一个别现象的知识而是普遍的知识因而被认为先于经验的从而受到理性主义的批判。但是由于理性主义者并不能解释原本没有数学认知的人是如何获得这一知识,因此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还是多有争端。事实上数学确实是经验的,但他并不是归纳得到的知识,数学也可以说是一种先天的知识,这先天仅仅是指在类似2与4等概念认知被创造出时所内涵的知识。数字既然同样是一种认知,我们对于其的形成以及意义也就是可以通过认知的原理进行清楚的剖析的,譬如数字2这一认知就是由标志2所统筹的那些范畴组成的。而这范畴就不仅意味着一种量的的意义,也包含着其与其余数字的关系在其范畴之内,并且由于认知的范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认知活动进行再处理的,所以随着数学概念的发展数字也不停的被赋予着新的范畴与含义,因为数字之间的关系就包含在了数字的范畴之内,因此类似2+2=4这一类知识的真正来源就是源于演绎而得出的知识。基于现象界和逻辑界的划分我们可以断言即使是时空的形式也只是一种在构造现象界时所采用的一种形式,他并不是说就是一种先于一切而存在的知识只是由于形成现象的形式规定才得以成为现象界中的先天知识。而数学的知识更称不上是一种先天的知识而只是内涵于各概念之中的演绎性认知。         

相关文章

  • 组合论—实在与知识(6)

    由前述我们知道并非如某些流派中所表现的那样存在者两类分别属于外部表象和内部主体的物自体,而是在逻辑界与现象界的划分...

  • 排列组合——排列

    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到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因此,学习概率与统计是很有必要了解...

  • 《知识论》读书笔记(二)

    《知识论》读书笔记(二) 2022年6月9日 Ⅱ知识论与别的学问的分别 A:各种不同的学问 1、哲学以通为目标 用...

  •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三)

    三、关于实在论与教育 (一)实在论者及其观点 实在论者的核心观点:本体、知识和价值存在是独立于人的心灵之外的。 亚...

  • 《知识论》读书笔记(四)

    《知识论》读书笔记(四) 2022年6月12日 接上 3、知识论的出发题目 知识论的对象是知识,知识复杂且以官觉为...

  • 技术分析名词三:K线组合形态

    技术分析名词三:K线组合形态 K线组合一般就是两根与三根,《缠论》除外,《缠论》对K线组合的处理没有上限,这个以后...

  • 纠错

    学习的根本 如果把知识比喻成一个系统. 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组合就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组合 今天讲纠错 知识在你接收后就...

  •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之三

    第二章《实在论与教育》 如果说读理念论...

  • 第十期优研班读书笔记之三

    第二章《实在论和教育》揭示了实在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可以被称作独立的真理或命题?"这种命题认为本体、知识...

  • 涂纪亮: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作者涂纪亮(知名分析哲学翻译家)原载《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实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形而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组合论—实在与知识(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dm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