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外州来,我陪着她一起逛曼哈顿。遇到名店她都不进,强调自己“从来不买任何名牌”衣物。言语之间,颇有些不屑之意,不外乎认为买了名牌的人们就是虚荣、奢侈浪费兼缺乏自信,又闲极无聊。
当时,正好走到第六大道。我笑笑反问:这条大道号称服装街,我在这条街上跑出跑进做过6年服装,你知不知道?
她摇头,有些诧异。于是我说,好吧,那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首先,“名牌”并不等于“奢侈品牌”;其次,名牌并不是浪得虚名;其三,很多名牌并没有把自己的招牌大大地绣在胸口上,喜欢买名牌的人很有可能是“识货”,而不见得就是“虚荣”;其四,你从来不买名牌一点儿也不等于真的节省,因为非名牌的东西往往经不得用。
今年夏天回国出差,带了一件无袖直身宽下摆的连身洋装回去。那是早几年在安·泰勒(Ann Taylor)的清仓货架上淘到的,深蓝色的底子起淡米色大花,穿了好多个夏天了,也不显旧。里外面料虽然都是真丝,却很好打理,在箱子里揉皱了只要挂一挂就可以穿,不用干洗熨烫。式样也简洁,没有花边缎带蝴蝶结之类的啰嗦,穿着参加一般的公务活动,不过份也不失礼。这样实用的衣裳,带着出差特别方便。
家乡是此次旅途的最后一站。我娘家众堂表姊妹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到家的当晚,行李照例被堂表妹妹们翻开大检查。我年龄最大,她们身量却和我差不多,当下各人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照例不管新的旧的,一律收走。这件洋装,她们当时都嫌太普通,根本不在意。次日我穿在身上,她们才看出好处来:面料轻薄凉爽又不透明,线条简洁,从肩头到腰身都恰恰好。下摆尤其好,一片皱褶也没有,站着不动像筒裙,一迈步却可以随着步伐轻轻飘起来。
这一下几姊妹都喜欢,可衣裳只有一件,分又分不过来,大表妹就出了个主意:拿这件洋装交给熟悉的老裁缝,请人家照样子多做几条。到了裁缝店,老师傅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半天,最后却摇头,说做直身的长裙不难,可要做出这一件的效果就不容易了,他办不到。
原来这件洋装虽然只是前后两片缝合,却完全是用布料对角斜裁而成。里外两层斜裁,耗费的面料要比普通剪裁一件同样型号的多出三、四倍,缝纫的手工也麻烦讲究得多。至于历经洗涤而不缩水、不起皱、不褪色的真丝面料之难得,那更不用说了。
最后这件洋装到底被大表妹据为己有。用料讲究、精心设计,做工细致,这就是名牌的好处。当然名牌服装的价格里肯定有广告费,偏高一些是实情,愿意掏腰包与否,各人见仁见智。然而凡商品一旦创出了品牌,这个牌子本身的价值当然要在价格上有所体现,何况服装公司对生产过程中成衣质量的严格要求,其实是形成其服装价位偏高的更主要因素。
决定成衣质量的关键,无外乎款式、面料、剪裁与手工。通常大服装公司的设计部门都有设计师和技术设计师两组人员,前者负责跟踪研究流行颜色款式的趋势,配合自己公司的主体顾客群需求,设计出新款式;后者则负责设法将这些新设计成衣化。用什么样的面料,通过什么样的剪裁比例,才能实现图纸上的设计理念,是技术设计师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单就选择面料而言,纺织、印染等过程中一系列原料加工工艺的千差万别,会造成质地相同的成品,质量上大相径庭,价格自不可能相当。
以安·泰勒公司旗下为例,Ann Taylor Loft出售的大众化服装要比传统的Ann Taylor品牌价格低廉,原因之一是每一季新款式设计图出来以后,Loft的技术设计师只有两、三种面料可以选择,而传统Ann Taylor的高端系列则唯以完美体现新款式风格为目标,挑选面料几乎不受什么局限。诸如此类的差别还有很多,包括纽扣、拉链、缎带等一系列辅料的采用。细微之处,或许冷眼不容易看出来,但成衣的制作成本确实提高了。
所谓春华秋实,名牌之名真不是浪得的。
我对购物向来没什么太大兴趣,尤其不耐烦逛街买衣服,却是典型“名牌控”。认准几家服装店,一年去看个一两次。只要不计较每年流行什么颜色款式,等到过季的时候才出手,挑一些功能性比较强的款式,买一件大可以穿个十年八年,不会走样也不会褪色,省时省力又省精神,总体上是合算的。
今日话题:你也从来不买名牌吗?
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