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广大爱阅读的人应该早就在心里比较过了吧。
从前我对于新事物的出现,也是先持抵触态度的,譬如阅读吧,没有手捧一本书,那怎么能叫阅读呢?闲下来拿着手机刷两下,看上去一点也不郑重其事呀。
阅读,不说要焚香沐浴,正襟危坐,起码也要专门选个安静的地方,不受干扰地手捧书卷沉浸在另一个世界吧。
但时代变迁、潮流裹挟早已让我们被迫接受了许多新事物,买东西上网、看书上网、买瓶水也惯了刷一下手机。
这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很多事物变得更便捷了。买东西选择多了,看书变得随时随地了。
更大的变化是,发表言论与观点变得更容易了,只要你想说,就可以上网说,只要你想写,不触及政经大事的话,甚至可以随时拥有自媒体。
那如此一来,作为阅读爱好者的我们,选择确实多了。
经过几年的互联网洗礼,我们同时也发现,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文字,有时候真的太耽误我们的时间了。
所以,个人认为,在网络时代,纸质书的固有优点又凸显出来了。它经过多程序锤炼,确实更能经得起考验。在想要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的时候,似乎纸质书更胜一筹。
我的观点在日本作家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中得到了印证。
茂木健一郎认为,纸质书中载有的信息属于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出来的“高端信息”。
一本纸质书,要经过多人的校对确认,其可信度远远高于网上的诸多媒体。从轻松度来讲,网络上的信息略胜一筹;从可信度来说,纸质书无可比拟。即便是一门可以轻松收集信息的技术,也要先学会查阅纸质书。
茂木健一郎还与许多老派读书人的想法一样,认为去实体店买书有更直观的感受:可以一次性俯瞰整个书籍的海洋,很可能会遇到莫名吸引自己的书。
当然,时势不可阻挡,茂木健一郎在坚持阅读纸质书的同时,也在读电子书。但他对纸质书的留恋显而易见,即使“同一本书,用电子书读还是纸质书读,在信息获取方面可能不相上下,但实际的体验应该存在明显的差异。”
既然茂森健一郎这么推崇纸质书的信息,那来看一下他的这本《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里面都有哪些有用的信息。
这本《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共分五个章节。虽则题目叫做阅读如何改造大脑,内容实则没有多少是关于“如何改造大脑”的,也没有太多如前言和封面介绍所说的“脑科学家教我的读书法”。这不知是翻译造成的隔膜还是宣传的策略。
总之,虽然作者身为日本知名脑科学家,但这并不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改造大脑的书。
这本书更多的是茂木健一郎自己的阅读体验。
但诚如茂木健一郎所说,阅读可以使读者跟随作者体会与自己全然不同的想法与人生。读者可以顺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按自己的步调探索他人不同的感觉和思想。这放在现实中很可能要在与他人多次共同进餐并建立深厚友谊之后才可以了解。
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与茂木健一郎进行一场隔空对话。
茂木健一郎认为:
一、 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越高——读书等于增加自己的经历。
与平日里点头之交的人际关系不同,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与很多人结下深厚情谊——是谓神交。不是吗?我们虽没有见过王小波,也没有见过莫言,但已经与他们在书里见过多次面了。譬如现在,我和茂木健一郎先生,也已经初次见面,并深谈了半天了呢。
我们的阅历与见识,就由这么一本本的书垒积起来了。
第二,要锻炼大脑,读书是首选。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人类都必须不断地使用语言,而只有通过读书来磨炼语言,才能使其散发光芒。
的确,书读得多,你会熟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生活中,我们也常见这样的情景,爱读书的人词汇量比不爱读书的人确实多一些,表达起来更为精准一些,譬如那个“好大水”与“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三,读书可以吸取前车之鉴。
茂木健一郎的原话是多读书可以做生活的“预防针”,意思是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得到教训,防止出现同样的错误。他举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讲述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监控隐私的虚构故事。
茂木健一郎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当初读取这本书的内容,也许不会出现斯诺登事件。当然,政府的行为其实不可预测,但是民众可能从此书开始,更为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
第四、读书很“酷”。
书籍与服饰一样,可以向他人展示自我的审美水准。
你手里拿着的书,和你口里谈论的书,已经如实暴露了你是怎样的人。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琼瑶阿姨的小说里,男女主人公的见面,往往从一本书开始。这充分说明,装逼也好,真有其事也好。书籍,有时候就是时尚单品。
茂木健一郎本来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提到过遇到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如何去读?但我翻遍全书,他也没直接解答这个问题,只说可以速读,这似乎还是有点逃避呀。
根据我个人的体悟,觉得遇到自己不太喜欢的书,抱着输出的目的,可能就会认真读下去了,因为你要出于种种目的,将这本书的内容转述给他人,那么,你自己得认真把它弄懂弄透才行。也许,在此过程中,你逐步接近作者的脉络,会渐渐爱上原来不喜欢的书也不一定。阅读就是这么神奇啊。
我对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尚有一点吐槽:他的阅读体验中没有提到一本中文书,没有提到一个中国作家。这对他了解更为宽广的世界似乎不利呀。不过,也许他读过中文书,只是没有在这里列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