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的变化,更加明晰未来语文的教学新方向,2022年5月21日上午,在语文教研员王老师的安排下,我于线上观看了上海师大文学院教授郑桂华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听了专家老师的解读,结合对新课标的阅读,我有了一点儿自己的领悟。
郑桂华教授对历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有了一个整体回顾,并且从课标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概述,更让我们明了课改不是专家随意的指手画脚,而是有历史沿革轨迹的。郑教授提到2022版新课标是对以往课标的突破,以核心素养体系引领的,有对课程目标的优化,课程内容创造性的表述,学习评价的创造。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素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凝练,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概念知识的抽象学习,要到真实的情境中去才有意义,才能成为素养。语文课上核心素养迁移到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是学生在积极地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培养孩子的要求上,郑老师以《散步》中对称句式的推敲、品析为例提到学生由此不单单是学习句式,而是养成敏感语言习惯,把握作家的感情,理解主旨,由此审视自我人生生活,在读书中学会分享人生经验,改进精神生活,改进生命品质。
素养是内化的,隐性的,但通过我们的语文学习实践,培养出对生活敏感,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的人,才是每一个语文人的责任和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