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222823/0f534ac77a8fe053.png)
(4)、我为何而活?
我认识的一个最悲哀的大学生叫杨小荣,对性知识一无所知,从18岁第一次遗了精后就开始不断服药。他错误地认为,自己体内流出的类似于脓水的液体是内脏化脓的病症,吃了六年抗生素,长期服药导致了胃功能的严重损坏。
全世界滥用抗生素一年死几百万人,其中中国人最多,抗生素在中国的销量是最火的,想买就能买到,不像外国,买抗生素需要医生开什么药方……
这到底是五千年封建思想的成就呢,还是性封建的悲哀?性封建带来的性无知导致两种极端的结果,一是性禁,二是性纵,很少有人理应对待性,国人之肾十人九虚与性教育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对性的了解始于大学初期对松岛枫影片儿的欣赏,看片儿是闲来无事,又没有对象。大学是一个很潇洒的地方,不少有对象的男生与女朋友夜夜风流快活,无暇顾及功课,没有机会住在宿舍;一些没有女朋友的男生忍受不了生活的寂寞,只能靠欣赏片儿来缓解寂寞带来的压抑。
我一向认为扫黄含有一些扯淡的成分,未婚男女发生关系是时代开放的表现,你说扫黄有什么标准?一对情侣发生关系就属正常,一对陌生人发生关系,男的只不过付给女方钱而已,这怎么就得被扫黄的打击呢?前者和后者都没有结婚,为什么前者就正常,后者肮脏?性是天赋人权,性本无罪,你说一个光棍去找小姐要是被抓了是不是很亏,人家没有老婆,难不能享受性了?人家也是个男人,难道让人家去割掉家伙当太监,这他妈是不是也太欺负人了?
扫黄应该理性对待被扫的对象,不能过于盲目,一概处罚。
大学里都是未婚男女,情侣在一起居住的比比皆是,按照扫黄的扯淡标准来说,那些男女是不是都得被扫?
大学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压抑和迷失的地方,对于很多人而言,步入大学后随之而来的是厌学、迷茫、空虚、颓废、堕落、体虚。处于这些状态下的人的思维不再像高中做数理化题时那样理性,他们最容易陷入一种随波逐流的非理性生活状态,极其容易被周遭人群的行为举止所同化。
当一群人同化不了一个人之时就会说这个人不合群,对他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先是排斥,再是孤立,直至让他完全消失于集体之中。
任何的一个集体都容不下一个与他们臭味不投之人,虽然彼此无怨无仇,老子同化不了你,老子至少还能排斥你。当寡不敌众之时,寡永远都是错的,众永远都是对的,这就是所谓的双拳难敌四手,一人难敌众口,哪怕众口是一群烂人之口。
兴趣不同往往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彼此之间就无法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不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往往只能成为形同陌路、无话可说的陌生人,或者冷眼相对的敌人。谁看谁都不顺眼,寡不敌众的一方必将是惨败的一方。
对于艺术系的学生来说,大学是没有宿舍的,有的是由4个或者6个人组成的网吧。
宿舍的定义是休息和学习,如果一个宿舍里存在着一群打游戏的痞子,那宿舍就失去了原本的休息和学习的功能,它就是一个网吧。我对艺术生的素质之低下深恶痛疾,自己不休息也不让别人休息。一个人高考文化课的高低与其素质的高低往往成正比,大学生的素质未必有小学生的素质高。
我在宿舍曾深受其害,被一群网游痞子冷眼相看外加排斥、鄙视。他们打游戏时拉我入伙,我婉言拒绝被说成是不识抬举、不合群,没有集体团结精神;我写书吧,被他们说成装比充当做家,无论我怎么做都是不对?
曾经我为此绞尽脑汁、苦苦研究被孤立的答案,最终明白,距离产生不了友谊,只因没有共同语言,谁让你“不合群”呢?同化不了你孤立你也实属正常。再者说,被孤立也是我之过错,我这人骨子太硬,从不向任何强势之狗低头,哪怕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也绝不低头,宁愿碰的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那时候我们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度过大学生活?没有目标的我们陷入迷茫,在迷茫中迷失自我,丧失理性,生活过的稀里糊涂,混一天少一天,这是中国大学生最普遍的一种状态,学不到专业知识,找不准目标,更学不会怎么样去理性地生活,步入社会后的失业是必然的。
人只要睁着眼活着就得有事干,白昼颠倒是艺术生一贯的生活习性。很多人选择夜以继日地打垃圾网络游戏,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不惜牺牲身体的健康为惨重代价;
一部分风流倜傥的男生选择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女朋友身上,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代情圣。
一部分女生穿的日新月异,把自己打扮的跟出去卖的小姐一样,只为走在校园能够吸引异性的眼球;
大学可分为三大派别,恋爱派、考研派、游戏派,我自立门派,向写作之路勇敢奔去,注定孤独地付出更多努力,到头来很可能一无所获。
传说大学是享受青春的黄金时期,但我不愿多年后回想大学生活时扼腕叹息:浪费了最宝贵的四年时光,毫无成就,一无所获?
我没什么伟大的追求和梦想,也未曾想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也绝对无法忍受行尸走肉般的精神空虚之生活。青春虽要活的轰轰烈烈、敢爱敢恨,但对我而言,活的充实似乎重于一切,精神的食粮比吃饭更重要百倍。
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理性的思考,我做了一个对我一生影响深远的决定,我决定抛弃花天酒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转而走向一条充满坎坷、质疑、不乏嘲笑的写作之路。我惧怕孤独却从未逃避,又在本该“红尘做伴,活的潇潇洒洒的”大学里选择一条枯燥的写作之路。
我知道,人活在世上最难得的莫过于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点并不顾一切地为之坚持下去。
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和业余作者,我承认自己兴趣狭窄,对任何东西毫无兴趣,除了写书和性类影片才是我的最爱,也许因为生活的孤独,我习惯了写作带来的孤独。
我自幼热爱文学,立志利用大学四年时光为写作之梦赌一把,青春只有一次,我要让大学生活充实而无悔,我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武装头脑,补充精神食粮,终日把自己“囚禁”在图书馆、自习室,固步自封,期待某一天能写出一部惊世之作,我错误地认为,只有充实自己毕业后才能大学无悔。
生活中总有太多是我不想要的,无论我是否想要,它们都存在于我的世界里,消耗我的生命,在我的生命里占据一定的比例。
我每天问自己,我为何而活?最终答案我已知晓,为了写作而活,这才是我要走的路,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活在文字里,活在充满性的幻想和享受的文字里。
我用四年的时间设置疑问,以四年的大学时光作为赌注,最终我明白,无论怎么活都难逃青春遗憾的定局。无论是充实也好,空虚也罢,都留不住指尖转瞬即逝的青春年华,怎么个活法终究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也许时间久了,我们懒得去想怎么去活了?无论怎么活都是活,不在乎那么多了也就无所谓了。
生活就是这样,生活有能力和资本去同化任何一个人,惯性总是那么的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