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瓦砾,有的楼房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 这就是如今的黄埭卫星村(我不知道现在那里叫不叫卫星村,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里叫卫星大队是千真万确的)。
如果我再过些时间来,这些楼房可能都不在了。
这些楼房可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啊。
老楼房正在被拆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埭公社卫星大队可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这些楼房就建造于七十年代初。应该说在苏州一带是很少见,也是很轰动一时的。
同样是农村,我们大队的农民却仍是住低矮的平房,
我记得读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同学去参观卫星大队新农村。我的小学在今渭塘骑河村,从骑河村到卫星大队应该有六七公里远的路程吧。当时,乡下哪有汽车啊,所以我们师生都是步行过去的。
或许,那时这也叫春游。
母亲得知我要去参观卫星大队,她一早起来就做了二十几只菜花头团子,她要我带上这些团子。我说,我一个人哪吃得了这么多团子?妈妈说,你自己吃不了可以分点给老师和同学们吃。
去之前,老师忘记关照学生带午饭的,所以到吃饭的时候,身边有零钱的就跑到附近小店买东西吃,身边没带零钱的同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而那时我已是班长了,我把二十多只菜花头团子全部分给了同学们吃,真的我自己一只也没有吃到。
我看见水渠里潺潺的流水,我就捧水喝了起来。
旁边楼房已拆,这幢楼房估计也要拆了应该是学校联系好的,当时卫星大队老书记亲自接待我们,他领着我们去看楼房。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楼房。
老书记说,以前有口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有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现在卫星大队都已经实现了。他捋着袖子说的,当时我觉得他是世界是最了不起的人,我想如果我家也能住上这个楼房该有多么的好。
当时,我爸爸是渭塘公社劳动大队支部书记,参观卫星大队新农村后,我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盖楼房呢?父亲说,我们大队穷,农民能吃上饭,不饿肚皮就行了,哪有钱建造楼房呢?
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参观卫星大队后,我突发奇想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蒋卫星,语文老师叫我到办公室里,他问我,你作文本上写蒋卫星是什么意思?我说,我长大后要像卫星飞黄腾达,所以我改名了。
老师反问我,万一卫星掉落在地,你还会叫蒋卫星吗?
整个村庄在大拆迁这些楼房就像一个图腾,引领我不懈地努力奋斗!
面对已倒塌的楼房只能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