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写作——21天写作集训营——讲师:星姐(好好学习APP)
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写作课,还是写不出来?
症结分两种:
话唠型:想说的话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
没话说型:看什么都没想法,心里特别干巴巴
解决方法:
一、话唠型怎么办?
满心的话,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解决办法如下:
1、合并同类项
把肚子里的关于相同内容的素材整理归类,分别写出。
2、抽茧剥最长丝组合法
归类好所有素材后,每个部分总是会有多有少,选取自认为有足够多素材的部分,因为材料比较充足,就可以有足够的料去写,效果也会比较好。
3、逻辑思考与分析法
很多人写作没有逻辑,前后不关联,没有承上启下的连接等。
锻炼逻辑能力的方法:
(1)分析大咖的文章逻辑,并且尝试模仿。分析他们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看了之后你会发现,文字会把你带入情境中,勾起对话题的共鸣,让你看了之后觉得,说的都是你的心里话,可是你自己却说不出来。所以,我们要分析文章的逻辑、走向、怎么想、怎么安排每个段落是怎么一步步把你带进去的。对比之下,就会发现自己思维的差异和缺点。
(2)阅读侦探小说,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看其逻辑能力、推导方法,看如何有一个缜密的思维过程,不要看热闹。
(3)读新闻报纸法。新闻是逻辑非常严谨的作品,比如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读多了这些报纸的文章之后,不仅锻炼文章的思维方式,还能让思维缜密,还能了解国家大事。
4、固定一个自己最擅长的语言和文体风格
任何一种文体和风格写的好都能很赚钱。找到一个自己感觉写起来最舒服的风格为突破口,就能写得好,能赚钱。
怎么找自己最舒服的风格的方法:
(1)积累自己看过的文体,看看自己认为最舒服、顺眼的是哪种。
(2)多模仿和尝试,体会自己最顺手的风格,然后固定下来。
(3)尝试些别的风格,因为当你的文章写的越来越好,可能会接到一些约稿,不一定百分之百契合你的文体需求。如果你想赚更多钱,成为多面手,就要多掌握一些风格。
(4)多看些不同风格的东西,多接触自己不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才能真正拓展自己的能力和事业。
5、掌握一些固定的文章结构模式
日更不是我们写作的目的,仅仅是一个练习的方式,有目的有效果的更新,才是最重要的。文章不是写的越多越好,而是写的有效果才好。决定一篇文章有效果的一个表现,是结构。
解决了文章素材、内容之后,开始搭架子。
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结构的方法:
(1)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作者的文章或书,看人家如何安排文章,如何叙述。
(2)尝试给看过的10篇爆款文章列提纲。
(3)在日常写文章之前,先摆出结构,不会写结构,要从写提纲开始练习。慢慢学写一个好提纲,再把提纲扩充为一篇文章,这样文章的内容、结构、长度都能稳定下来。
综上所述,话唠型写作者要注意的,就是理顺、固话写作格式,让肚子里的话整齐有序地走出来,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就可以了。
二、没话说型怎么办?
没话说型,就相当于,光有骨架没有肉,需要长肉。
长肉方法:
1、丰富自己的情感
没话说,最大的问题是,没感受,情感不丰富,活得太干巴了。
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是,看电影。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故事,看完后再听主题曲,去感受。
2、读一些台湾和日本的文学作品
其作品善于从小处着眼,去撰写出丰富的内容,在细节和心理描写方面特别突出。稍微读几本感受一下即可,这是丰富自己内心的开始。
3、增加有深度的专一的知识储备,让肚子里有话说
趁着自己对某个东西有兴趣的时候,迅速掌握一个知识点,去读相关的内容,积累知识,让自己有话说。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深度的专一的储备起来。
4、从生活小事开始写起。
比如职场经验、和同事相处经验、学习方法等。知识需要一些提炼和要点经验的总结,把所有的提炼,总结、再润色、再丰富,就成了一篇好文章。
一个无法把身边小事写好的人,也无法写好大事。
5、素材积累拼凑法
把日常见到的一些零碎内容,分门别类整理起来,当我们想要从每个素材库里找内容的时候,把它调出来就可以。平时注意积累观察。
三、心里攻坚战
1、端正态度。写作是个长期的事情,不是靠看几本书上几节课就能立竿见影。关键要行动,学以致用,关键是用,才能有进步。
2、贪心:不要贪图一口吃个胖子,别贪图一开始就写鸿篇巨制。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写。不要嫌弃自己写的短,也不要嫌弃自己写得慢。只要每天写一点,一定可以训练出来自己对主题的敏感度。
3、掌握方法和思维方式,比学了一个技巧更重要。如何去想、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自己发现、改变、解决问题。要改变的不是写作的内容,而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了,作品和人生才会发生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