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做价值判断,依据的是个人形成的一套价值标准。这套标准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受到各种个人因素的影响:国际、文化、性别、甚至职业、家境、爱好都会影响到个人的价值标准。
-----《刘擎 西方现代思想40讲》
得到APP我们经常会感叹与人“三观不合”,而且现代人过于依赖这个标准作为交友的前提。
这是不是限制了我们了解“真实”?
急于判断,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急于拒人以千里之外,我们称之为“个性”。
所以,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不能接受有逻辑讨论,喜欢简单粗暴的观点。
“路人、粉、黑”,标签明确,一目了然,没有中间地带。
可是实际生活,并非如此,中间地带才是常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中间地带来回游走的鱼。
结婚或同居以后,大都会面临温馨浪漫减少,撕裂碰撞常见的情况。
那两个寻寻觅觅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的幸运的人,最后连对方一句话都可能难以忍受。
这听起来极其残酷,但是确是我们的大敌。
除了伴侣,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选择,都可能是带着难以调和或者胆战心惊的价值判断:
是不是该回归家庭?
大龄未婚,是不是该随便找个人嫁了?
不孕不育,该吃中药还是去做试管?
父母在不远游,还是追随自己的心愿?
家人患重病,是该劝保守治疗还是拼死一搏?
事业受到重创,是该卑微的从零开始,还是自暴自弃?
各种价值观,在心里不停的Battle。
换种思维方式,我们本来就应该让他们在心里尽情的Battle,最后获得一个相对的平衡的答案。
固执己见或者盲从,都是有害的,批判的接受不同的价值观,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请原谅我说了通篇的“正确的废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