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四个春天》这个纪录片唯一的感受就是影片中的爸爸妈妈真的是中国父母的典范。父亲不多言,母亲爱讲话。父亲总是用一种欣赏的眼神看着母亲,而且不管母亲唱歌还是跳舞,他都会说“很棒,很好”,而母亲对于父亲的关心也不再是以批评和斥责的方式出现。而是当她对着镜头的时候才会忧虑万一哪天自己先走了,剩下老伴儿该怎么过
影片中的妈妈有爽朗的笑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是面对亲朋友好友的造访还是面对女儿的离世,她都透漏着谦和慈爱和坚强。我最喜欢妈妈的歌声,她爱唱歌,爱一切新鲜的事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她学习微信语音的时候跟父亲笑成一团。那个场面温馨又有生活气息,我一度被打动是曾经想起妈妈也是如此爱笑,爱搞怪。我已经很久不曾看到妈妈如此开心了,无形中就感觉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导致妈妈的不开心,所以我不敢问,也害怕面对她。
影片中的爸爸是一位退休教师,他同样地热爱乐器和音乐,跟妈妈一起唱《青春舞曲》,还跟妈妈讨论三步舞。他总是很少话,但是却愿意站在屋檐下观察燕子飞走又归来,他同样热爱新鲜事物,还学着在网络平台购买蜂箱,我突然想起我爸爸也是如此一般的人,他热爱一切新鲜的事物,他是周围人中第一个用智能手机的,而且他非常爱读书,经常跟我讨论看过的作品,比如有一次我们讨论东野圭吾的作品,他甚至对作品中的一些情节产生强烈的质疑和推理。讨论作品成了我跟爸爸的纽带。同样我的爸爸也很爱做饭。他就喜欢忙里忙外地为家人张罗一桌子饭菜。
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想家了,是啊,有哪个孩子不想回家呢?有的人是因为工作原因回不了家,有的人是因为生活在异国他乡回不了,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跟父母的隔阂而不想回家。其实这些有隔阂的人更想回家。我身为“隔阂家族”中的一员深有体会。我很想回家,很爱回家,但是回到家待不了几天就开始被妈妈的唠叨触碰到爆炸点,就想着逃离躲避。不知道影片中的父母会不会是面对镜头不愿意提及琐碎的日常,展现给我们的是那些美好。其实他们身上的这些品质我们自己的父母身上都有,甚至有更多,但是就是因为一些心的隔阂而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法去感受到爱与关注,只剩下指责与批评。
上次回家还听了妈妈的一阵痛彻心扉地诉说爸爸的“罪状”。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代入爸爸的角色跟妈妈吵吵。当情绪消失的时候才觉得妈妈只是想找一个人倾诉一番而已,并不是真的像她所说的那样。她也只不过是情绪上脑,智商不在线而已。其实妈妈也是另一个我,我就是另外的一个妈妈。不是身份认同,而是一种相处下来的互换模式。看了这部影片才更好地了解到了父母对儿女的期盼以及他们对自己人生的感悟。影片中的爸爸一直在感恩自己还有自理能力,影片中的妈妈也一直保持好的心态来多陪伴老伴儿几年,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也是我们作为子女最想看到的一幕。唯有父母康健恩爱才是我们的愿望,也唯有这些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力量和支持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