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图文 | 王學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有人说得不到或已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时下乡愁二字何尝不是如此,城里人与乡下人这条泾渭分明鸿沟将愈来愈平。
以前乡下人说去县城都是上城里、进城去,三层建筑就是让人仰望的大楼了。去一趟城里走路或拉车步行几十里。那些机关、工厂、医院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切都让人新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乡下人梦寐以求的极大诱惑。
“小包车”是个颇为有趣的字眼,今天才弄明白,意思是指车把人包住了。那是只有城里才有的,乡下人别说坐,想见都没有那么随便。
有亲戚家在省城,乡人去他家总是要些螺丝、铁钉和钳子扳手往乡下家里拿。岂知这看起来没出息的举动,不起眼的东西,在乡下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亲戚在省城汽车运输行业,那些报废的内燃机部件和内胎。都是做压水井的好材料。特别是内胎,惹得左邻右舍都来分剪。如今恐怕你白送他也嫌碍事儿,生活形态的变化,这些东西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乡邻说跟亲戚一块上街,人家打眼一瞅衣着打扮就知道他是乡下的。为让他开眼界,睡个带地毯房间的宾馆,憋不住抽根烟,烟灰缸在那摆着,却一直小心翼翼用手托着接烟灰。
不知有没人知道有部老电影叫《陈焕生进城》,乡下人陈焕生拉着架子车进城运煤,结识了省委书记并去他家,屁股刚沾着沙发就吓得反弹起来,神态拘谨坐立不安。迥异的生活方式使他在城里吃不少苦头,出不少洋相,乡下人进城的难堪让人感慨唏嘘。
要不人家怎么说乡巴佬。交通、通讯与体制把他们限制在了那片土地,常年生活在闭塞的乡下一隅,造就了朴实的土老帽。
商品粮户口是高人一等的,乡下人说是吃皇粮,国家高价征购农民生产的粮食,再低价供给城里人。乡下人风里雨里打出来的粮食,城里人风刮不着,雨洒不到,吃的比市场价还便宜。甚至,城乡人有什么事故连死赔偿都有差异。
城里人住房是国家无偿分配,乡下人住的是自己勒紧裤腰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一砖一瓦以毕生精力自己建的。风霜雪雨每块砖头瓦片都饱蘸心血,刻满辛勤。
教育、医疗、科技,人类文明的普及乡下人是置后的,千万万乡下人望城生羡,又望城兴叹。
要不怎么说上城里,下农村,城里人比乡下人就高那么一等。
长大了才看明白,并非城里人都比乡下人聪明。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造人,那些看起来让人可望不可及的城里人,相比乡下人能不到哪儿去,换个背景与位置谁比谁更高还说不定。
社会发展和进步让乡下人走进城里,有了在城里施展手脚的机遇,才明白城里人并不比乡下人高明多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城乡户籍壁垒的打破使乡下人得以空前解放,他们迅猛活跃渗透于各个领域,并在城市安家置业,城里人的光环渐次褪去。
水盈则溢,物极必反。城里人却又向往起乡下那日子,穷乡僻壤的青山绿水成了风水宝地,惹得城里人眺望生羡。城里户口要迁到乡下开始可望不可及,那青砖红瓦的庭院摇身一变成了宜居之地。
时代倍速发展,让信息、交通、距离若变得不再有时空阻碍。城乡概念完全消失,城里人和乡下人就会诠释一个轮回的轨迹。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世间与时间是个多么奇妙的东西,不大不小幽了人等级阶层一默,古人所云的世事轮回一语成谶。
生于寰宇,九九归一。也许就是圣贤先哲们早已点破的道法自然,乡土才是灵魂寄托的恒终归宿。
世事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