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章

作者: 5706520bfcb5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8:00 被阅读7次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死,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出生入死:出生和死亡,引申为离开了生存之后必然走向死亡

徒:之类的人

十有三:十分之三

生生之厚:奉养过厚、营养过剩。这里指生存的欲望过于强烈从而导致了弊病

摄生:养生,这里指养护生命

兕:犀牛一类的独角野兽,这里泛指野兽

被:接触,遭受

【出生入死】

一个人由出世而生,最后入土为安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时间长寿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人活着,却在死亡之地行动的人,也占十分之三

【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人为了追求长生而养护自己的生命,以致于过分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从而糟践并缩短了自己本该长久的生命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听说那些真正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任意行走也不会遇到猛虎、犀牛等野兽,在进入打仗的队伍中也不会被武器伤到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犀牛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用角,老虎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爪,兵器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死亡的区域,他本身也没有任何致命的弱点。

老子认为,死亡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想要养护生命而营养过剩,导致生命缩短,另一种是进入凶险的死地而导致伤亡。

世人为了养护生命而去争夺利益,而“道”的思想是不争和清静无为,不争则不会过盛,无为则远离死地,以此养护生命才是顺应自然的正确方法。

无为

相关文章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五十二】人生的根本问题只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五十章解读。 出生入死 人生的问题...

  • 共品道德经(五)

    今天我们继续来交流品味道德经,第五节了我们跳啊跳,跳到第六十章,极具智慧和力量的一章。 道德经第六十章 ...

  • 人的三种活法,你属哪一种

    走马观花道德经(50) 50.道德经第五十景点——不死之门 第五十章 仁者无敌 出生入死。 生之徒, 十有三; 死...

  • 初识《老子》第50章

    第五十章八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

  • 贵生之道

    ——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五十章全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

  • 在家上学的第三十四天

    今天我们实践课读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第六十章。 第五十一章的内容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 2019.01.08晨间日记

    起床:8:10 就寝:12:00 心情:生气 午休:30min 昨日感悟: 《道德经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

  • 道德经50摄生之道

    《道德经》第五十章摄生之道 道德经学用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

  •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五十章

    整理时间:2019-04-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

  • 每日学习分享

    5-90/Day83/有效学习,从每日复盘分享开始 【2022.4.8/个人成长篇】《道德经》德经篇:第五十章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五十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c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