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清代沈复化用此句为题,创作了散文小品《浮生六记》,将如梦无痕的浮生,用真朴淡泊的笔触,娓娓道来。
《浮生六记》的问世并不像其它名著《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一样,始终在历史的沉浮中凸显自身璀璨的光彩。而是在清光绪三年被学者杨引传偶然间于苏州的某个街摊上发现了的手稿,并随即把《浮生六记》的书稿印刷出版,这本书才广受世人关注。
“五四”时期受到俞平伯、林语堂等人的赞赏、翻译和注析,并于中国成立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古代闺房之乐的多彩画面,充满了盎然的诗意,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令世人为之荡漾、为之回味的艺术审美价值”。被普遍认为是中华民族审美价值的体现。
01《浮生六记》的空灵之境
俞平伯曾评价《浮生六记》:(她)彷佛瑰美的水晶,从其表面能看到莹光数点,但是莹光之下的衬托色彩却看不见;在文中我们只能看到制作的细腻,但关于制作细腻的痕迹却深藏不露。笔墨轻灵
《浮生六记》对自然山水园林景致的描绘,深蕴江南山水空明灵动的意境之美。一个身处江南却无功名之心的文人,以一颗敏感的心灵和真纯的审美心胸,使得他能以“空明的觉心”映照自然山水景物,营造情景交融的空灵意境。
榴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画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
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一轩面壁,上悬藤萝,下凿一潭广丈许,一私清碧,有金鳞游泳其中。
解维出虎啸桥,渐见风帆沙鸟,水天一色。
但见木裤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
《浮生六记》中,沈复善用树荫花影、明月长空、水天风帆、藤萝清碧、金鳞沙鸟等景物展现江南的灵秀和空明感,这些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关明月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
沈复在宁静自在的自然景物中,以一颗平静的天地之心、一种空灵素朴之美,折射出闲适恬淡的人生境界。宗白华说:“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浮生六记》中的景致清新雅致,给人一种潮水扑面的清雅之感,文笔所止之处又都带出了江南风韵的明莹空灵之感。体现出“空明的觉心”和澄明的胸怀。
02《浮生六记》的幽雅之境
《浮生六记》中描写园林、花木、插花时也处处透露出对优雅环境的描写,并在凝练的文字中构筑了幽雅美的意境。
沈复最爱幽香韵致的兰花,并自称“爱花成癖”。兰花高洁的气质,正代表了沈复的幽雅性情。插花艺术上,他说观插花要“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品味,他关注插花的气韵雅致与否,姿态设计气韵的营造。
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札,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抖。
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拔耍盘之病。
叶取不乱,梗取不强。
或绿叶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若新载花木,不妨歪料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如树树直栽,则难取势矣。
通过对花木枝叶的精心雕琢,山水情致的创造效果传神。无不体现出沈复在生活情趣中赋予自然的雅致,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写意。沈复这种不慕功名,不喜热闹,偏爱幽雅的个性,让他在自然山水的娴静雅淡中,回归到生活本真状态,寻求到幽雅之境。
《浮生六记》中,沈复不慕功名的幽雅性情,让他在课书论古、品月评花、射覆为令的幽静雅淡中,寻求到一种本真的心境。无论读书、作画,亦或酬唱、浪游的无奈,依然可以借山水解忧,以花木怡情;仍旧可以在自然天地间享受生活和的本真之美。
03《浮生六记》的庄禅之境
《浮生六记》最后一记《养生记道》,是借庄禅养生之道实现有限生命的超然世外。与妻子坎坷困顿的生活经历、到最后的生死之别、天人相隔,使沈复不禁感叹遭遇之“拂逆”,因此有“春朝秋夕,登山临水,极目伤心,非悲则恨”的感叹。
静念解脱之法,行将辞家远出,求赤松子于世外。嗣以淡安、揖山两昆季之劝,遂乃栖身苦庵,惟以《南华经》自遣。乃知蒙庄鼓盆而歌,岂真忘情哉?无可奈何,而翻作达耳!
在道家经典中,沈复寻求到了解脱之道。他在读了《庄子·养生主》感叹:而悟达观之士,无时不安,无顺而不处,冥然与造化为一,将何得而何失,孰死而孰生耶?故任其所受,而哀乐无所错期间矣。因其感悟到了人生空无的悲凉意味,在庄禅养生之道中以达观态度养生处世。
人生如梦,变幻莫测。庄子哲学主张: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即冯友兰“以天地胸怀来处理人间事务”的哲学精神。
是一种力图寻求一种能与内心弥合的精神力量,让个体生命得以自由自适、超然霍达,达到了脱离心灵苦海的精神境界。《浮生六记》以庄禅思想养生修性,以不执著世俗之心在入世出世中圆融自在。
朱熹《论语集注》中说: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现于言外。读《浮生六记》给我们的何尝不是这样一种旷达自由的人生哲学。
《浮生六记》它出现在明清古典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它将审美精神融入到了自然人生,营造了独特的审美意境;它是一本趣书,亦是一本雅书,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涤污去垢的净化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