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坎上坤,地水师。辞曰:“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依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师卦十分形象。天下之众莫多于水,坤、坎皆寓意为众。一阳携五阴,如统领众人,九二阳居中位,上应六五,当为大帅,为能臣,为柱国。反而是君居于六五,不当位,象征君暗臣显,隐忧之象。君弱则国疲,易受敌国攻伐,故而有兴师动众之兆。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师卦贞卜自然是用兵之道。
古代国家没有职业军人,都是兵农合一。战时集中百姓就是军队。师,众也;就是集合众人而成军。《老子》曰“兵者,不详之器”。战争,必然流血牺牲、饿殍遍地,灾难之事,何来“贞吉”呢?《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原来是此君有包容天下百姓的精神,有利于在百姓中积蓄力量。下卦坎险,上卦坤顺,行险而顺,是因为弱国兴师动众,乃“不得已而为之”,出师有名,正义之师,旨在安邦护国,百姓从之,方能“无咎”。
从对“文讼”和“武师”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易经》的思想体系里面往往会有逆向思维。一般来说,争讼并不动摇民生国本,而战事则关乎家国存亡,为何不提倡争讼,却也不反对兴师动众呢?大概是因为小利与大义之别吧!
《师》强调用兵之道首先在于“正”,然后在于将。《师》之六爻变化阐发将兵与用人的关系,甚至没有运用《易经》一贯的隐喻方式,意思很直接简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九二:在师中吉,无咎;六三:师或舆尸,无大功也;六四:师左次,无咎;上六:小人勿用。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乎治军,决定战争结果,吉凶自明。而用人在君。用贤将,则治军严明,坐镇军中指挥,或攻或防,或进或退(左次,左为吉右为凶),都是正确的,结果必然大胜大功,反之用小人掣肘,必然出现“战车装满尸体而归”的敗仗。
单看六五之位,显得君位暗弱。历史上,君与将帅的关系总是很微妙。大将往往功高震主,开国承家之后,君疑,必用小人——这样的历史规律,和“小人勿用”的劝诫同时成为历史镜像,当政者岂有不知之理。
《师》者,兵之道,王之道,存亡之道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