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它于我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个忌讳的节日。
当我第一次看到古人对清明的解释时,深感佩服,怎么可以三两个词语就讲清楚了这么微妙的感受呢?于是它在我的心里就扎下了根,好一派天朗气清、引人静思的景象!
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无论公历、阴历如何变换,二十四节气总是那么贴合我们的生活,甚至连天气情况也是惊人的准确。于是从清明发端,二十四节气同时成为了我的坐标指示,半个月的周期长度正适合一个短期规划。
北方的春天很短,总觉得清明就是要踏青的,并且一定要抓紧春天的手臂,不然肯定连尾巴都看不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仿佛拥抱了春天,与大自然安静地对话之后,全部的身心就要调动起来,冲向崭新的目标了。
今年,看到几篇文字,让我突然像发现硬币的另一面一样,我要从另一个角度看清明了。
清明,是我们与故去亲人相聚的日子,这也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坦然地承认接受,这反而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力量,积极地珍惜当下,善待生命。
你肯定会感到诧异,90后的我,竟然会经常思考死亡的话题。这是一个与“我是谁”、“我要什么”并存的永恒的话题,总在每一个有所触发的时刻蔓延开来。每每想提笔发出来,总觉得时机不对,这次,我不要再拖延了。
前一段时间,我经常与另一个我(躯体的具象的我)对话:虽然这身躯并不完美,但真的感谢你承载我的一切,带我在世间走一遭。不知道神鬼是否真的存在,但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三相五界是真的存在的,人类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多么聪明。另一种层面,我又希望人是有灵魂的,这样,待我进入另一个世界之后,就可以与我最想见的人促膝长谈,讲述人间这一生的际遇。失去亲人是痛苦的,可是时间真是最美妙的礼物,它留下了永远年轻的容颜,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带来了浸润心间的亲切,带来了永不言弃的激励。
第一次走进常州大众书局,拿起的是我颇为敬佩的杨绛先生所著的《走在人生边上》。徜徉在书中,我像一个孩子般又怕又惊又好奇地,等待着老人讲述亲身经历的以及听来的鬼故事。这情景多像儿时搬着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听老人讲述生命体验和感悟(其实我还真挺遗憾没有经历过)。到了这年纪,可以放心把一辈子的点滴都融进去了,适不适合讲的都可以随性地说出来了。看这样的书是又收益良多又心潮起伏的,好像能看到自己咫尺之间的终点一样。
曾经,我自认可以很坦然地说:无论上天什么时候把我带走,我都不会遗憾,因为在我已逝的岁月里,我无愧自己,无愧生命。可是现在,当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牛人,当我越发感慨自己的无知之后,这个问题会让我紧张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还有很多的事情想做呢,时间的利用率太低了!想来畏惧也是件顶好的事情,它深层次刺激神经,激发出从未遇到过的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