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道经常在路上开车的人最怕什么吗?就是前面不打方向灯突然变道的车辆和突然变道的行人,能让人生生吓出心脏病来。突发状况下,虽然,我们本能地会去踩刹车,但是,即使躲过之后,心脏也是扑通扑通地狂跳,再斯文的人也会忍不住骂上一句脏话。
渐渐地,我开始观察那些开车的人,熟悉和不熟悉的,慢慢地发现变道打不打方向灯完全是一种习惯。有习惯的人,变道之前总是下意识地打方向灯,没习惯的人,看见哪里有空就往哪里钻,完全不顾其他。
突然想起自己的学车经历。我报名的驾校是一家武警部队下的下属企业,教练们都是当兵的,爱打骂我们,但是,他们对开车的习惯训练特别严格,比如变道打方向灯,过路口摆头看,转弯过肩看等等,每一项都要做到位,否则,嗯哼......
教练通常是拿一个软条子坐在副驾驶上,一项做不到,先抽了再说话。
记得最搞笑的是,同车的一个车友,被教练抽得左右不分了,教练抽完喊左边,她打右方向灯,教练喊右边,她打左方向灯,我们坐在后边又害怕又想笑。
科目二考试的那天早晨,抽到急转弯的那个男生,早晨5点多就被教练提溜去训练了,在门口集合的时候,我们发现他手背是肿的,大家心知肚明地都没有问。
拿到驾驶证之前,我们几个车友聚在一起最大的乐趣就是一起骂教练是个十足的大病态。我们那时候经常开玩笑说要集体凑钱把他送到四院去。
然而,独自开车上路之后,多少次地一个人在车里自言自语地感谢教练训练了我们的好习惯。
习惯控制了我们的人生,你信不信?02
习惯的力量强大到让你无法想象。
接触心理学以后才知道所谓的习惯就是成为了我们的无意识,成为了自动思维,下意识地行为。
习惯让我们大脑省去了思维判断的过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进步。但是,好的习惯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反之,则是祸患无穷。
思维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维习惯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和命运。
那么思维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了?最初的影响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也就是克里斯多福.梦《亲密关系》中写到的对家庭的死忠,为了获得最初的生存,我们的习惯需要符合抚养人的意愿,赢得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总是有各种专家们呐喊,听话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成为好孩子,听话,只是为了满足在关系互动中强权哪一方的意愿。
思维习惯的一旦养成就会变成我们的自动思维。自动思维一旦形成,我们就很难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很难去辨别那个思维是对的还是错的。
习惯控制了我们的人生,你信不信?03
拨开自动思维的迷雾,我们会理解世界上很多理论和道理。
比如,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就是说一个人命运在三岁之前就决定了,虽然绝对,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道理就在于三岁之前我们已经被抚养人用听话、乖巧等手段(比如听话就表扬一下,不听话就给个脸色,甚至是胖揍一顿)训练了我们思维。这也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三岁之前的记忆都被压制进入了潜意识,长大后,我们并不自知,但是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
通过自动思维可以理解的另一个理论是,为什么在儿童时期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劳动、尊老爱幼、阅读等。苏霍姆林斯基在《睿智的父母之爱》中提到,儿童时期良好劳动习惯不仅仅是让孩子干了那么一点点事情,而是为了养成爱劳动不怕苦的习惯,书中给出他的两位学生对比的案例。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从事教育30多年,经常是教完老子教儿子,教完儿子甚至是可以看到某些人的孙子。通过他自己观察和记录,可以看到儿童时期的习惯也是决定了不同人的命运。
习惯控制了我们的人生,你信不信?04
有网上报道说看见外国人在研究中国的教育制度,试图也在研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在人人诟病的教育体制下,我个人的体会是,教育教会了我们吃苦勤奋的习惯,独木桥只有那么窄,人口又那么多,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有机会走过那窄窄的通道。
高考之后狂欢,同学们都一阵感叹,高中虽苦,但是,没有高中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只有经历过,拼搏过,才对得起郁郁葱葱的青春。
殊不知那样的一种拼搏、努力、吃苦的习惯,对我们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一度流行快乐教育,崇尚西方的自由。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被专家们的各种讲座洗了大脑。
渐渐地,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经验、认知和知识的完善,我们逐渐意识到一味的快乐教育反而不能让孩子快乐。追求贪图享受,追求自由自在是人的天性,没有规矩的约束,没有规则意识,没有劳动、吃苦精神的培养,孩子反而越来越迷茫,无法适应社会和学校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熊孩子们就此诞生。
习惯控制了我们的人生,你信不信?05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健康的社会人。身体的辛苦并不能扭曲人的正常人格,反而是心理的冲突才是。
当孩子辛苦时,只要父母温暖坚定的陪伴和支持,孩子的内心总归是充满安全和快乐的。怕的就是孩子一边辛苦一边承受各方的压力和冲突,心里没有支撑和支点。
如果把勤奋、努力、劳动、学习看做是人生的常态,即使有苦有累,我们也不会有心理冲突。如果认为人生只是快乐享受,一旦有困境,就会冲突不断。认知心理学的ABC理论就是源于对自动思维B的驳斥和怀疑,通过驳斥,调整认知,调整对发生事情A认识,做出不同的行为C,从而化解心理的冲突。在心理咨询中,会有咨询师对来访者B不断的反问和驳斥,企图引导来访者调整自己的认知,进入健康的心理状态。
然而,对我们普通的人来说,很少会有心理咨询师来辅助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觉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当有冲突发生时,问问自己,是否是我们没有觉知的自动思维控制了我们?我们的自动思维是什么,它们来自哪里,有没有必要调整等等,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才是最方便的事。
Hi,很高兴认识你,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