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我们最大的职责就是教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的未来。
但是对于知识到底该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老师的观点甚至行为上都是不一样的。这十四年的教学生涯让我看见很多打着爱孩子的外衣下做着摧残孩子心灵的事情。这真的是一种悲哀,我们老师的思维不改变,最后受伤害的总是可怜的孩子。
现在的教育大环境让许多老师趋之若鹜,功利化的教学愈演愈烈。许多老师只重视眼前的成绩很少考虑孩子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对于知识的运用上,大部分人是把孩子获得知识当成目的的。用一些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来灌输知识,最终让孩子们们慢慢地不喜欢学习了,也出现了学困生。
苏老师给我们建议,知识在儿童的大脑中不应该成为不能活动的货物,不是老师需要的时候从大脑中倒出来,而是应该能够进入周转,真正成为孩子的精神生活。就是当我们传授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设计一些活动让这新的知识能够在孩子的大脑中进行深加工后再输出,这样能够把知识运用起来才能够激发起孩子大脑的活跃和兴趣。
其实在前几条建议中苏老师也提到我们老师需要激发起孩子对于知识的应用和热爱来,用第二套教学大纲,用阅读的力量。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激发孩子大脑中对于知识和世界的渴望和动力。是值得我们探索学习的方法。
在本条建议中苏老师特别提到了要让学生学会用词来建立和世界的联系。对于他的这条建议我深以为然。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用,只有应用于实际生活,孩子们才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才能够找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无论哪一学科老师只要能够有思想意识让孩子把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他的班级就是活跃的,就很少会有后进生的产生。
就像苏老师在文中举的例子一样。大自然是一个极其好的学习链接场域。苏老师用自己的观察来诠释秋天之美,也让孩子们观察思考并且表达出他们眼中的秋天,这种场域里面的学习链接感受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积极的观察思考,是最接地气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还是要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开阔自己的思维事业。不要局限于把知识当成目的,更要思考探究让知识成为活的工具,能够让孩子们有机会通过接触大自然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是非常要不起的思维,而我们老师也需要尽快培养这样的思维。
当我们能够坚持用这样的思维来一直去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的时候,孩子们除了能够积极链接这个世界,用自己获得的知识来表达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够在这样的表达中感受到知识的鲜活运用,也能够感受到通过知识链接世界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决心和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