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活动中,一位老师问我们"你想要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的脑海里刹那间就有了一个轮廓:高大帅气、气宇轩扬、谈吐非凡、温文儒雅、博学多才、有勇有谋……巴不得把世间最好的特质贴到我孩子身上,希望他能成为我理想中的样子。
那看到这篇文字的你,你有想过要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你是想培养出一个比你更厉害的人?还是想培养出一个不要再过你这样生活的人?
我们大都希望孩子有本事、有能力、有担当、有涵养、有气质,最好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我们为人父母好像不自觉地心中都有一个完美小孩的模样。
我清楚地记得,我生孩子的前一夜,那时四月初,天气微凉,产房里的一个产妇生出的孩子睁不开眼睛,需要转院治疗。她的丈夫在门外急得大汗淋漓,不知所措,其他的家人都说"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已经不在乎是男孩还是女孩了,只要孩子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报。"
可是慢慢地随着孩子长大,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又胖又水灵,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才六七个月就长了几颗牙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刚满周岁就会满地跑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幼稚园就把英语说的顶呱呱了……
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总比别人慢半拍?当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期待的样子渐行渐远时,我们开始焦虑,我们失去了耐心和初心。
今年七月份时,我参加了单位的演讲比赛,由于我的紧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回家后我和孩子分享了我的演讲感受,我的孩子竟然对我说:"妈妈,你开心吗?你开心最重要,成绩并不重要。"顿时,我好感动,觉得孩子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是觉得我战胜了恐惧走上了舞台,并激情洋溢地讲出我的观点,我在内心是认可自己的,是开心的。而我的孩子,他在乎的也是我"开不开心",成绩排名什么的,他才不管呢!
可当我拿到他一年级末的成绩单时,我好像没有他表现的那样的坦然。我在乎的是他考的是A+还是A-,当我看到他的科目考的是B时,我会在心里怀疑他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那些知识点有没有掌握?他到底是不是块学习的料?
现在想来,我到底是真的爱孩子吗?还是爱那个表现好的孩子呢?一次考试成绩就让我开始怀疑他,否定他。我有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励他,重视他内心的感受吗?像他对我那样!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面子、虚荣心、攀比心、好胜心,让孩子承担了那些不该他承担的,是我们把孩子推向跟自己越来越远的方向,慢慢地让孩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再也弹不起来了,也就失去了内驱力。
我们家庭教育承载着和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责任和使命,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是讲爱的地方,家是不断试错的演练场,家庭教育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学校是批发市场,家庭才是私人订制,我们家长不能种了学校和老师的田,而荒了自己家里的地。
作家安妮宝贝在《月童度河》里引用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孩子,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只需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那怎么去理解孩子?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好好学习,学习大的格局,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知道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有一次,在一个会场上,一位女士总是向我们询问,她的女儿生性活泼,能说会道,胆子特别大,怎样让她安静下来,做点不危险的事?我问她,那她发生过什么危险的事了吗?她又说,那倒没有,就是觉得女孩该安静些,不要做太出格的事。在我看来,她的孩子是天生动能量型的孩子,完全没有问题,是我们家长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生性活泼的,希望她内敛一些,太过安静的,又想她活泼一些。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把自己认为好的让孩子全盘接受,总是说"为了你好"。
就在国庆节期间,我带孩子去爬大蜀山的过程中,看到一对父子。儿子拿着新买的弓箭,想拉弓射箭,可能手法不太对,那位父亲急坏了,硬是把孩子手中的弓箭抢过来,大声地教孩子该怎样玩?孩子不听,还大声地斥责孩子:"你不会玩,就先看爸爸教你怎么玩?"可是那位父亲没有看到孩子的蹑手蹑脚,没有看到孩子无奈的反抗。我在一旁看着也着急,难道这位父亲不爱他的孩子吗?他爱,还特别爱。他只是不知道放手去让孩子自己探索新事物,也就无形中让孩子失去了他体验和探索的快乐。
不会拉弓射箭又怎么样?谁天生就会这样玩呢?孩子不是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吗?说不定孩子还能发明新的玩法呢。谁说弓箭就该那样玩,我们总是让孩子听我们的,可现在的我们,不都成了平凡的大多数了吗?
放手让孩子去玩吧,让他去体验吧,经验是不可替代的,就像被人嚼过的甘蔗,你吃起来也是无味的吧。我们总说为了孩子好,不希望他走弯路,可是别忘了,美景常常在那没有人走的小道上,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好像不经历些弯弯绕绕就没有意思。不信你看,游乐园里火流星等体验项目,都是弯弯绕绕的,时而平稳,时而让你惊心肉跳,如果一马平川,不知会有几个人玩。
多年前,我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在观察飞蛾破茧的过程,只见它用尽全身力气在茧中挣扎,让茧左右摇摆,但却始终无法挣脱茧的束缚。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小男孩有些不忍心了,于是他拿出剪刀,小心翼翼地在茧上打开了一个豁口,这个办法果然见效,飞蛾从茧中慢慢爬出,然后开始抖动翅膀。可奇怪的是,无论飞蛾怎么用力,它的翅膀都不能承载自身的体重,因此无法飞到空中,没过多长时间,飞蛾便在痛苦中死去。
这与我们养育孩子的道理出奇的一致,孩子的成长就是他们破茧的过程,只有在这过程中接受足够的磨炼,才能够为日后独立面对现实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若事事父母代劳,看似是在帮孩子,其实是在拔苗助长,扼杀他们成长的过程。就像飞蛾缺少了破茧的痛苦挣扎,血液就无法流进翅膀的每一个血管,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一飞冲天。
真正的爱,是爱着放手。在孩子年幼时给足充分的爱,在孩子长大时得体的退出。你要相信你的孩子,接纳你的孩子。其实,你相信孩子的时候,就是在肯定他,给他增加自信的砝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走他自己的路吧,而不是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