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春晚和本山的小品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节目,浓浓的年味儿,本山洋溢的笑容,电视机里的欢乐与电视机前的欢乐连成一片,成为一年甚至几年里难忘的回忆。二十年后,打开电视,日日夜夜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绞尽脑汁的节目和电视剧,让笑点变得奇高,娱乐变成了嘈杂的噪音,甚至我怀疑这是个时代的阴谋。
有人说,天天吃饺子,也能吃到反胃,好东西不应常有。还有人说,时代变得浮躁,人心不古,曾经的,才是最经典的。说的都有道理。以前实打实的巨星效应,现在因为百花齐放,让娱乐变得现实又残酷。我相信,选秀节目中选手的心路至少是真实的,喜剧人的确是最悲惨的人,人人都能搞笑,人人都能吸睛,人人都是赵本山,包袱难抖,掌声难求,观众不笑。呵呵,太TM难了。
潘长江一直活跃在笑坛,几乎成为喜剧传奇人物。我一直都很难理解人们的口味,赵家班火情有可原,虽然层次低级,但至少还有丰富的表现力加持。潘老师的作品,无论电视剧还是小品,层次既低表演又呆板生硬,我不明白。
言归正传,娱乐过度饱和,后面是对娱乐的巨大需求。流量就是money,money就是动力,哎呦,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可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粗制滥造的娱乐产品,就像地沟油制造的垃圾食品,天天吃铁板臭豆腐,不腻么?不恶心么?那么多的娱乐,我们真的那么欢乐么?是媒体以及媒体后力量的主导还是人们的真实需求?如果是群众的刚需,那群众的品味,呵呵
我不认为群众真的会欢乐,关掉电视机,放下平板,手机息屏,缺乏营养的娱乐产品并不会让加班变得有趣,也不会让白马王子不请自来,我们没有受到快乐的感染。
与其如此,我觉得不如让这个世界的嘈杂安静一些,甩掉由这一群心理悲凉的家伙们强颜欢笑做作而来的表演,我们闭目养神,或者独立思考,或者走到田野荒原,可能让自己更快乐的几率还要大些。
唉~
附本人涂鸦一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