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创作读书
告别三分钟热度——《谁说你不能坚持》|一周一书

告别三分钟热度——《谁说你不能坚持》|一周一书

作者: 王锦康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21:12 被阅读124次
《谁说你不能坚持》

上周阅读的书籍是程龙(江湖人称龙兄)写的《谁说你不能坚持》。初看书名觉得太接地气,但是看到有古典、秋叶和战隼等一众大牛都联袂推荐,还有《小强升职记》的作者邹鑫作序,我就知道,这本书不会差。

看完全书,十分佩服龙兄对于“坚持”这件简单又复杂的事情的阐述和应用。没有自己亲身的经历就不可能写出这么引人共鸣发人深省的文字。

所以,在书里你会发现自己为何无法坚持,也会理解该往哪个方向做改进,掌握书里给出的GALA能量环,就真的能像书名所说的,不会有人再说你不能坚持。

所谓的GALA能量环,意指目标(GOAL),行动(ACTION),调整(AJUSTMENT)这四个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应用,你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畏惧“坚持”这件事。

一、目标

很多人之所以难以坚持,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甚至是因为别人坚持而坚持。
比如说,看到别人天天健身运动身材变得美美的。于是你便心血来潮,自己也想坚持运动。但做了不久,你就坚持不了了,原因是因为那个爱运动的妹子有事出差一个星期没在你眼前晃悠。


明确目标

问题出在哪儿?目标不清晰,动力来源混淆。

目标不清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你缺乏一个路标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动力来源混淆的后果是什么?来自外界的推动远不如来自内心的期许那么坚实和靠谱。

所以,每当你要坚持的时候,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有个小tip可以帮助大家,那就是“为什么”钻头,不断的追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深挖本质原因。

另外,明确目标以后,第二步你需要找到一个标杆。比如你明确自己以后要从事新媒体,那秋叶大叔的课和书是不是需要研究。又或者你想深入研究习惯养成,战隼老师的文章和课程多少得去了解。

标杆

找到标杆以后,我们该做什么?

当然是无耻的模仿和看齐啊。

龙兄就说,他在听完袁岳的分享后,对他在公司繁忙工作之余依然坚持每天一篇文章的日更习惯深感佩服。于是把袁岳作为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标杆,学习他的写作风格和习惯。

所以当你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标杆,接下来就需要开始行动。

二、行动

具体每天的行动安排给大家介绍一种工具,叫做HAIO表——嗨喔,即Health(健康)、Attitude(心态)、Input(输入)
、Output(输出)。

龙兄的HAIO表--下划线为“核心计划”

表格用法:
1、第一优先级:其中一项核心计划(核心计划为健康、心态、输入和输出的第一项)。上表中“每天写一篇文章”即龙兄列为第一优先级的核心计划。第一优先级的任务每天必须、必须、必须完成。

2、第二优先级:其余三个核心计划,如“60个俯卧撑”、“30分钟阅读”、“不发脾气”,每天尽量完成。

3、第三优先级:其他项,如3公里跑等,这个看心情和每日的工作安排,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完成。

所谓核心计划,是指每天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行动,完成这项行动意味着,它可以带动我们更好地完成其他有价值的行动。比如当你写完一篇文章后,整天都会神清气爽,做其他工作都会干劲十足。

每周可以安排一天时间给自己休息,用来回顾本周的完成情况,同时也要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当然你可以选择继续坚持,因为行动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根据实验,当你完成了第一优先级的事情,你会有更多的热情和能量来完成第二优先级、第三优先级。

每个人都希望让自己变的更好,HAIO量到质变表可以让我们看到改变的希望,希望会给我们带来前进的能量,再加上行动所带来的快乐,会让我们感觉每天都很充实。

每个月4张充满勾叉的表格,每个季度13张,每半年26张,一年下来52张,把这些表格订在一起,就是自己这一年的量到质变轨迹。

到年末回看的时候,这会是多么令人充满成就感的事情啊。

三、热爱

可能当你制定自己的“HAIO表”时会有个问题: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未来目标是什么。

其实这样的感觉我也有过,以前我不怎么看书,但现在我每周都会看一本书,写一篇书评。要知道,写作对我来说曾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可能是高中作文写的很烂留下的阴影)

然而,从不爱到热爱,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简称为“二社四感”,即:社交、社群;参与感、责任感、成就感和愉悦感。


1、社交

犹太人有个古老的智慧:想变得有钱,就跟有钱人在一起。同理,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想变成“大牛”,就想办法和“大牛”产生链接。

如果你希望健身,但提不出热情,那不妨在KEEP上多认识几位坚持健身的人,并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坚持下来。久而久之你也会受感染。

2、社群

社群是一个结交同好之人、链接资源和交换价值的好地方。

我在加入拆书帮之前,很少看书。但由于拆书认证时需要你有一定的输入,加上身边都是爱好读书之人,所以我慢慢变得很喜欢读书阅读。

3、参与感

由于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育,导致我们不太爱主动发言。这样的后果就是不管你在公司开会还是社群聚会,参与度总是很低。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存在感。

而想要提升参与感,除了多发言之外,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结识组织者。你可以把你的困惑和问题单独和组织者聊,这样他便多多少少会关注到你。你认识了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现场也不会太陌生。

总之,想要获得参与感,需要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4、责任感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就职演讲时说:不要总是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责任感。

当你在公司、拆书帮、头马或其他组织里工作时,也要多想想自己能组织带来什么,而不单是考虑组织能为自己提供什么。

5、成就感

参与感和责任感最适合通过社群来坚持,成就感则适用于任何环境,而且对于坚持来说更为重要。

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想要获得成就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输出。

比如阅读,可以通过写作分享,拆书帮带拆;
比如演讲,可以通过头马或工作中输出;
比如学琴,可以去考级或参加演出。

再次强调,输出才能彰显你的价值,输出才能让你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6、愉悦感

愉悦感不是纯粹的傻乐,而是把一些看似枯燥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

毫无疑问,如果做一件事情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就容易让我们爱上这件事。社交、社群、参与感、责任感、成就感,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感。

培养愉悦感的有效方式是间接愉悦感带动直接愉悦感,也就是利用可以产生愉悦感的事带动想要做的事。


愉悦感

比如你知道跑步很重要,但并不喜欢跑步,不过你喜欢买衣服。那你就可以给自己买一套全新的跑步装备去跑步。通过穿上新衣服给自己的间接愉悦感去跑步,在跑的过程慢慢产生跑步本身的愉悦感。

四、调整

在坚持的路上,有数不清的强大阻力和突发情况会导致我们功败垂成。正因如此,有人就会以”计划赶不上变化“为借口,得过且过。

然而,面对阻力,如果能练就随时调整、继续坚持的能力,岂不是比一受挫就放弃的人更上一层楼。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调整“Goal:目标”

坚持不是撞到南墙也不放弃,而是需要在撞墙之前调整方向。就像苹果公司从最开始生产电脑,之后又推出iPod,后来推出iPhone和iPad等明星产品。如果知识专注在电脑上,苹果公司不可能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所以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时,将目标调整到自己稍微远离自己舒适区的地方,也就是伸伸脚就能够得到。通过一步步扩大舒适区的方式制定自己的“微目标”。

2、调整“Action:行动”

在坚持的路上,我们需要尽量保持住方向,但如何走完这条路,是可以调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有很多的行动方案可供选择。

拿练腹肌举例,我最开始的方式是仰卧起坐,练了几个星期之后发现卷腹更有针对性。做腻了之后又改成平板支撑,从最开始的1分钟到后来是十分钟。趴腻了之后我又借用同学的健腹轮,每天滑啊滑,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肌肉越来越紧,慢慢有了区别于一块腹肌的轮廓。

3、调整“Love:热爱”

如果你觉得无法坚持,那你得从“二社四感”中找到坚持的能量站。

本科期间,我加了一个学校的读书社团。起初大家热情高涨,读书氛围很浓厚,但慢慢有了学业的压力、考研的压力、恋爱的分心,所以很多小伙伴都渐行渐远。

这个时候拆书帮出现了,很多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十多年的前辈们依然坚持看书,给了我很大的促动。让我重拾阅读的热情。

4、升级格局和目标

还是拿看书这件事来举例,以前的目标总是定在自己要看多少本书,时常会觉得痛苦。但接触拆书帮之后,里面不仅有热切希望自我提升的人,更多的是帮助他人成长的人。

拆书家的定位就是学习促进者。

所以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后,我不再局限于书的数量,而是着眼于帮助他人的成长。格局的提升,自然就带动的了坚持的持续。


拆书法介绍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你坚持不下去时就有了调整的方法。

掌握GALA能量环,告别三分钟热度,把坚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你要相信,在坚持这条路上,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告别三分钟热度——《谁说你不能坚持》|一周一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mr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