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身边有很多会玩的父母,他们的育儿方式很令我羡慕。
他们会陪孩子过各种节日,和孩子一起cosplay,没有年龄界限;他们会陪孩子看蚂蚁、捉知了、看毛毛虫,尽己所能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他们会做各种手工、陪孩子玩游戏,各种道具让我眼花缭乱;他们会陪孩子读书,把书中场景搬到家中,会扮演动物、植物,搞笑、逗乐无所不能。
他们很乐观,没有什么事可以难道他们;他们很用心,在和孩子玩中渗透各种知识;他们豁得开,怎么疯怎么来;他们很较真,为了玩的效果,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玩出来的孩子乐观、有爱心、有韧性、幽默、活泼、原来,“玩商”也是很重要的。
回想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总觉得不够有趣。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学习很重要,父母没空陪我玩,我也不会玩,也就没什么兴趣爱好。成年了,想陪孩子玩,越发觉得自己单调、脑子不会绕弯。看朋友花样百出,而自己只会讲道理、微笑,做个无趣的老母亲。
应该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样,不会玩、不会疯,认真扮演着妈妈的角色,缺少疯玩的本领。
2
"玩商"(Leisure Quotient,简称LQ)是描述人们休闲、生活、玩乐能力的指数,是一个人玩乐方面能力的反映。玩商直接提升你对自我生活的控制力,拓展个人价值,使你的人生更健康、更快乐,让你的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生活方式更多样化。玩不是让你用玩的方法去逃避现实,而是从玩的角度去反思现实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和奥妙。
结合身边朋友的例子,发现会玩的家庭有诸多好处:
1、亲子关系更和谐。陪孩子玩,你就是孩子的玩伴,亲密关系自然不用说。
2、在玩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玩是需要思考的,需要脑洞大开的,看得多了,玩得多了,想得也多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在玩中得到锻炼。
3、 在玩中钻研、思索。因为好玩,会更愿意玩下去,探索下去。譬如,陪孩子观察昆虫,继而引导孩子看昆虫书籍,爱折腾的家长还会引导孩子做标本等,深入了解昆虫。
马云曾说: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态”下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育、我们的玩、我们体育,这些东西才会不断出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
3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曾写过一篇文章:《这届高考状元真是颜值高很会玩家里好自己有很厉害,教育真是拼爹妈太对了》。文中讲到,状元从以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苦孩子,变成了什么都玩得转的酷孩子,这其中,父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怎么拼爹妈?愿意把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具有开放的教育理念。家庭对教育重视、视野广,心胸宽广,见多识广才能玩,会玩是很强的能力。
2年多前,我报名了家庭双语系统启蒙百人工程,姜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在陪娃方面做出成绩,妈妈的性格和生活态度都要有乐趣,“好玩儿”。会玩儿,才会教。
在我们妈妈群里,大家遵照姜老师的指导,每天都和孩子在家里玩,一个个优雅的妈妈为了陪孩子,不惜变成“女神经”。其中的欢乐,只有玩过的人才知道。
4
你以为他们只是为了玩?别逗了,他们是在玩中学。
为了陪孩子学英语,他们会设计各种好玩的游戏,花费心思做道具,只为达到更逼真的游戏场景,更好玩的游戏效果,孩子在玩中也就慢慢习得了英语。
他们会二周一次做field trip,提前做好功课,带着主题、带着书本、带着心情,陪孩子去观察动植物、探访大自然。是的,他们都是有计划去做各种游玩项目的。让他们不做功课就去博物馆?那他们宁愿不去。
为了让孩子了解生活,他们会认真陪孩子做实验,各种花样百出。陪孩子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做蜡烛燃烧实验,做月相变化演示等。
看他们做的事情,我真的自叹不如,不禁感慨,当他们的孩子一定很幸福。
5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与其逼他们枯燥的学,还不如精心准备、有质量地陪他们玩。在玩中探索世界,遵守规则,激发兴趣,培养持久的战斗力。
席慕蓉曾说: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有接触过大自然, 没有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你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
——席慕蓉
放下你妈妈的身份,想方设法陪孩子玩,与孩子一起变为会学、更会玩的人。
当孩子大后,他们会更容易发现生活的乐趣和奥妙,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清楚他们感兴趣的方向,更愿意去迎接挑战、发挥创造力。
会玩的孩子,他的世界是无限大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