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们这个世界,正呈现出一种“无法看懂”的状况。马云说: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我们“明明读过本科,却工资收入不及洗脚工……明明很努力,却活得很挣扎……”。当身处洪流之中,却早已找不着自身和方向。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欣赏自己?
相信此文会带来一点思路。
周昭王时期,有个人叫做尹喜,喜欢读书,特别爱好天文和玄学,据说他可以看天象预知吉凶,于是周昭王就封他做了官。
一天,尹喜夜观天象,看见东方隐隐约约有一股紫气腾起——紫气东来,他掐指一算,预测可能有牛人要到他这里来。
果然,不久“牛人”就来了,而且还真是“牛人”——一个老人骑着一头黑牛,慢悠悠的就到了尹喜的地盘。这个老头,叫做老子。
老子尹喜将老子引入家中,奉为座上宾,问他很多问题,老子都一一解答。到后来,尹喜越问越觉得不得了,感觉这老头不但是牛人,而且简直就是神人。尹喜就像一个小学生碰到了博士生,脑门瞬间被激活了。
紫气东来书里的牛人,往往都是驴友。老子也是牛人,所以他也不想待太久,也想继续骑牛云游去。可是尹喜不干。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恨不得抱着老子的大腿不放,誓与长相厮守一辈子。老子也觉得在人家这里住了这么久,有些觉得对不住,然后确实抱着大腿不放也让人不好看,于是就传了五千个字给他,也就是原版《道德经》(《道德经》版本众多,原本已经失传)。
尹喜得到后,高兴地鼻涕帽都出来了,于是一狠心,官不做了,什么凡间尘世也不管了,就跑到犄角旮旯研究这五千个字。三年后,他是把这五千字的东西弄熟弄透了,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八筹》。
《八筹》就不得了,就是《道德经》的“司法解释”,蕴含了中国最初的古典哲学思想,探讨的都是人的心理与思维。民营企业家冯仑曾经就说,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本《道德经》,因为这是终极智慧的书。
在《八筹》中,里面记载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
我曾经在一次去北京的路上,突然有个念头,大和小其实是一回事:
这大到无穷,其实就没有了,因为你根本无法窥探其全部。小到无穷,其实就变大了,因为你根本就找不到它。
直到看到这句话,终于让我思维与之对接,总算是明白了那个意思,就是在外大得没有区域,在内小得没有区域,永远都没有尽头。
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慢慢证明了这个道理:过去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结果发现地球围着太阳转;过去觉得太阳系是宇宙中心,结果发现只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点点尘埃;过去认为物质结构到了分子,就已经算到了尽头了,可后来科学家陆陆续续还发现了更小的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电影《蚁人》,实际上就在证明,“小”的力量,也是足够厉害。
电影《蚁人》可这一大一小,又有什么联系,无非只是大的是由小的堆积。但是如果细看起来,结果并非这么简单。
人类近现代的所有科技都呈现出一个趋势——在基础物理学之上,人们越来越喜欢往细小研究,科技的爆炸都是从小区域突围。
原子弹比如,现代战争科技的真正开端,是以分裂原子核起点的,当爱因斯坦将原子掰开的那一刻,人类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武器就诞生了,从此战争模式被重新定义。当然还有纳米技术,没有这项科技结果,太空之旅将很难实现。
过去,我们认为研究小事物,就是一种解剖小麻雀的过程。把麻雀肚子剖开,研究肝、肺、肠子、心脏的各个功能,以为这样就能够掌控整体结果。直到癌症和艾滋病开始引起关注时,科学家才意识到,解剖仅仅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原有看似健康的器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立刻衰竭死亡。解剖无疑还只是停留在原有同一层面上的技术,其技术并没有多大进步。之后,分子技术、基因技术的进入,才终于将医学推向更高层次。
之所以他们更高一层,是因为他们无需动刀子,就能窥探人体器官全貌。
打个比方来说,在一张纸上,一头平面猪和平面牛相遇,他们打招呼时,看见对方的形状,其实都是一样,都是一根线段。无论从什么角度,剖开来看,都会是线段。但作为外界的人类来看,猪长什么样,牛长什么样,都一览无余。这就是从三维世界看二维世界。
纸上二维的世界,正面是平面,侧面则是一根直线上帝在宇宙大爆炸中比较吝啬,在宏观空间只给出了这三种维度。
而据爱因斯坦解释,宇宙存在11个维度的空间。在人的生活环境下,其他维度只存在于微观世界。
为什么只存在于微观世界,因为维度越大,势必就会越小。
举例而言,一个篮球场,从平面上看,面积约为400㎡,这刚好是人体肠道展开的面积,而人体肠子长度只有5-7米,再进一步糅合在人体不到1平面的范围内。这就是为什么肠道会有很好的吸收作用,表面上长度很短小,实际上面积很大。
再如我们常见的香烟烟嘴,看起来只有小指端大小,实际上,展开后的面积,可以铺满整个客厅。
这还只是三维空间,据说到了四维,人们可以跨空间进行传送,好比我们现在可以直接从三维空间进入二维空间的牛肚子内。而三维对于四维来说,就已经成为透明。每增加一次维度,空间就进一步塌陷,到11维时,整个世界就汇成极小一点,形成黑洞,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走。
维度思维看似是物理层面,实则无处不在,停留在经济、文化、感知、情感、战争各个方面。
人类最初战争无非就是肉搏发展到冷兵器,这千年历史战争模式始终没有变化。直到火炮产生,过去点对点的对打,实现成点对面的打击,掌握火炮一方迅速成为战场主动者。就连近代中国历史也还是承认,国门是被火炮打开,而非子弹和刀剑。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小男孩”与“小胖子”改写了人类战争维度,点对面成了点对体模式,无法掌握这种维度的一方将彻底崩溃,毫无希望。所以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跨越到这一维度,争取主动权。
空袭是二战德军作战的一大法宝然后,新的维度战争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但是,确实已经出现在电影之中,其中包括穿越时空进行领袖斩首的《终结者》、光速飞行的《星球大战》。时间维度正在被引入到新的战场上。
过去商业上,产品往往是从设计,到生产,到库存,到销售。所有的环节无一不是一维思想。到了现代,随着互联网的进入,产品迅速被搬上了B2C平台,ebuy、淘宝应运而生,点对面模式确立,财富成几何倍数增长,造就了一大批财富神化。但发展不止于此,“点对体”模式也开始展露头脚,一大批执着疯狂的商业天才,开始将点体结合,实现粉丝经济、互动结合。过去商业庞大的商业帝国,动辄数十万员工,每日辛勤工作在空旷的“篮球场”上,而现在的商业天才,正逐渐进化成为“肠道”,更加充分吸收每次机会带来的利润,他们的团队,也许只是几十个人。在接下来的未来,如果出现10人以下的小型团队,但能具备核裂变威力的效益,不是没有可能。
罗辑思维貌似是自媒体,而实质已经是新型“点体”经济的体现在现在这种速度越来越快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现实证明,过去的知识已经没用了。苦行30年功夫的武林高手,能够在一秒之内被体弱无力的屌丝用手枪干掉。你说,还抱着过去的经验、知识,当个什么宝呢?
在我小时候,特别爱看一本杂志,叫做《大科技》。省吃俭用,每期必买,每期必看。在每一期杂志的扉页上,都写着一行爱因斯坦说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并非不重要,只是知识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固化。突破界限,发挥想象,让自己的世界外化宏宇,内化微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