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患在少年早成

作者: 沉潜修炼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2:56 被阅读2次

刚毕业那会儿,为了减轻焦虑、给自己洗脑,整天跟自己说一句话:人之患在少年早成。最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初次把这个理念放在心上,是大三那会儿在王明夫先生的课上,他总跟我们强调,少年早成乃人生之大不幸,要沉下心厚积薄发。但坦诚地说彼时并没有深入理解这句话,仅仅只是把它当做自己不顺遂的一道鸡汤,用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的。

王明夫先生并未跟我们解释他这句话是从何而来。我自己能想到的最早的故事是方仲永。江西人方仲永,5岁就能指物作诗,还有文采有道理,很多人给他钱让他作诗,于是这小子到处赚钱。可过了七八年,这家伙十二三岁了,王安石在舅舅家见到他,觉得见面不如闻名。又过了7年,这家伙已经泯然众人。

一个少年早成的故事,最后变成了人生之大不幸。这样的案例可能还有很多。但反例其实也有很多。

乔布斯21岁就创办苹果,25岁上市财务自由,29岁发明Macintosh。这少年岂止是早成,简直是开挂,不仅是亿万富豪,还享有了改变世界的名声。然而这些都只是起点,这哥们一路把挂开到底了:发明ipod风靡世界,发明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也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把公司干到了全球第一的市值。我们看到,年少早成没有成为乔布斯的不幸。

去年因为拼多多上市而登上神坛的黄峥也是一样。浙大本科、UW-Madison硕士,毕业加入谷歌,半年谷歌就上市了。然后来开创谷歌中国,创业后第一家公司卖给上市公司,第二家公司也是现金奶牛,第三家公司直接干到了300多亿美金。他的人生,看不到任何早成带来的不幸。

那王明夫先生为什么会有“少年早成乃人生之大不幸”这句话?难道是妄语么?最近在我表弟身上,思考到过年时和他的一段对话,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表弟22岁前普普通通,22岁机缘巧合进入了一个暴利行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各种瞎投资、瞎花钱,只用了一年就把赚到的钱花完了,现在整天很消沉,普通的工作不是嫌钱少就是嫌太low要么又嫌远,都不愿意做,一直想再找一个像之前那样暴利的事情做,而且他认为他肯定能搞定。我问他,你觉得你之前赚的那些钱有几成是来自你自己的能力?我记得他说三成(肯定不会比这个比例少)。嘴上说三成心里至少是6成。我突然就明白了,“人之患在少年早成”这句话的关键字并不在“早”,而在“成”。给人生带来不幸的,并不是“早成”的客观事实,而是早早地自己认为自己“成”了。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成”了之后,就很难再有如饥似渴的学习动力,更不会再去歇斯底里地渴求成功。但社会和生活是残酷的,它只会把我们虚妄的傲慢蹂躏地连渣都不剩,不幸自然而然地会降临。

这种对“早成”的释义,似乎适用于各种范畴。

大到一家公司,20世纪30年代,福特认为自己的汽车领域“成”了,于是催生了通用。IBM认为自己在商用计算机领域“成”了,于是催生了DEC。而DEC认为自己在小型计算机领域“成”了,于是催生了苹果。诺基亚认为自己在手机领域“成”了,于是被iPhone打得满地找牙。

小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很多人年纪轻轻拿到不错的薪水,觉得自己很厉害、有所成了,殊不知这一切只是来自于行业、岗位、公司带来的被动成长。当环境发生变化,眼前的泡泡很有可能瞬间就被戳破。内心强大的人可能很快能调整过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但心态不好的人,很有可能长时间也无法适应,长时间碌碌无为。就像我表弟。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一个熟人。和他共事过两次,属于那种非常会汇报、非常会包装自己的人。也因为这样,通常能给领导很好的印象、拿到不错的绩效,不深入了解他的工作,你无法发现他在捣糨糊。由于总能写出不错的简历,估计他也觉得自己“成”了吧,于是投机倒把,短短几年时间换了无数份工作。前两天看到他简历,一堆造假,但即使如此,也能看出他现在找工作挺尴尬。我想现在应该也正面临自己的不幸阶段吧。

最后,用乔老爷子的话来作结吧。人之患并不在少年早成,而在误以为“成”之后的不思进取。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患在少年早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eq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