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从医院出来浑身冒汗,可是走到街上,风一吹,汗没了,浑身发冷起来。上海路的五号线地铁站修了六七年了,每天交通拥挤,本来就不大宽敞的街道,因为隔离起来,行人和机动车只剩下了一股窄窄的道路通行,非常缓慢,是一大堵点,真不知道这地铁啥时候能修好。
这儿本来就有好几家医院,人流量非常大,住在附近的居民,日夜受着这噪音的影响,想来日子也不好过。我在病房里都能听见机器挖的嘟嘟嘟嘟的声音,很难受。
我由于没吃晚饭饥饿,感觉浑身更冷了。抬头一望对面隔离带的门面上有“鼓楼老汤包”的字样,在这冬日的夜晚中,必须要吃饱才能暖和一点,我就走进了这家汤包店。
对于汤包,我可以说是忠实的爱好者,吃了几十年吃出经验来了,哪家的汤汁鲜,哪家的肉调味可,哪家的皮薄,吃过一次立见高下。在收银台交了钱,坐在桌子前静静等待了一会儿,一笼热气腾腾的鼓楼老汤包就端上了桌。
它的皮看起来很薄,隐隐可见汤汁在里面动。吹一口热气,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汤包,必须要小心,如果皮破把里面的肉汁淌出来,就没有那个味儿。把汤包放在倒了醋的小碟子里,就着热气小心地咬了一小口天窗,把汤汁慢慢吸入。汤汁很浓鲜,味道不错!
看介绍这鼓楼老汤包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属于南京老字号,难怪皮特别薄,简直薄如蝉翼,比别家的汤包皮做精致,汤汁也多,咬一口肉馅,清甜中带着一点咸,味道正是我喜欢的。
对面桌的一对老夫妻在慢慢品尝汤包,他们带了几个碗,点了五笼汤包,想来是要打包回去的。八个汤包我一会儿就吃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吃完了那股油而不腻的感觉,还在喉咙那儿回甘。
推开门,外面的风没有刚才那么凌厉,浑身也暖和了不少,食物的力量不容小觑。
以前我最喜欢吃尹氏汤包,因为个头大,味道偏甜。近几年尹氏汤包好像有点没落了,好几家店都不知道迁移到什么地方了,令我有点惆怅。鸡鸣汤包原来在这座城里非常出名,不知怎么的,现在做的不怎么好吃。门口的店据说是老店传承人调料的,味道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
汤包要想吸引吃货们,还得真有点本事,有些口口相传的苍蝇小店,总能吸引许多排队的人群。小李汤包这几年生意不错,到了节假日,排队的人都成了一个长龙,尤其是蟹黄汤包,做得很正宗,仿佛里面的黄都能晃出来。
汤包作为早中晚都适宜的一个美味,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品尝,希望商家做出自己的特色来,让吃货们一饱口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