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想法成长励志
李政涛:教育常识 33-说出“我”心目中的教育常识

李政涛:教育常识 33-说出“我”心目中的教育常识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18:19 被阅读18次

    33.在师生相互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师生缘比婚姻、朋友缘更为持久与巩固,在召唤与应答间彼此玉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滋养人,不仅是滋养学生,也滋养着教师。

    34.学会享受教学。教育注定是一项艰难沉重的工作,因为它要培养人的人格和启迪智慧。改变不了劳累属性,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换个心态工作,以享受的心态从事教学。学会发现教学中每一个值得感动的瞬间、每一个可以享受的细节,这样的教学充满着欢乐,滋养着教师的生命价值。

    35.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教育即唤醒,唤醒的途径是教师的语言。一语点醒梦中人,“修长的小指,必将成为纽约州州长。”皮尔·保罗的一句话,让罗尔斯自此奋发,“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以致成功。速算大师史丰收碰到一位鼓励他“从左往右”算的小学数学老师,幸甚。

    36.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是现场学习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根柢是人格影响力。教师要不断地阅读、写作、实践积累,新儒家代表人牟宗三,“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不是真学问”,生命内核的“化学反应”,教师的“生命内核”在?教育现场,现场学习力。良好的现场学习力:专注力、捕捉力、转化力,做现场的“钉子”“钩子”,为转化而学习。

    37.做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晏阳初,“为了让人们有免于无知的自由而教育”,叶澜,“做一个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者”。置身于现实的“抱怨”,置身于现实的“建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直面现实,置身教育现场,举目往前方。

    38.用理论的方式表达经验。用经验的方式表达经验与用理论的方式表达经验是截然不同的,理性态度与理论态度的不同而已。顾泠沅,“萝卜炒萝卜”譬喻。经验变成理论三大特征:概念化、逻辑化、理据化。

    39.向名师学成长。天赋、勤奋、机遇学不来,学:一是技巧与方法。二是学名师赖以生存的“根”——思想与精神,让有思想的方法与有方法的思想融通。三是学名师成长的历程。于琦老师课堂语言淬变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熬炼的过程。

    40.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看标题想到“童心母爱”,夏丐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最理想的教育之爱,有情感之爱作为基础的理性之爱,具有改变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力量。

    第七章  教学常识:即是技术,也是艺术

    41.教和学不可分割。教主导,学主体。观课者的“朝向”位置折射不同的课堂观念,观教师与观学生及观学习过程都是“技术活”。互动生成作为分析单位,让教与学回归一体。

    42.教学在互动中生成。五种动态生成策略:一是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名为“织网”。二是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称为“滚雪球”;三是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这叫“刨坑”;四是从单一生成到多维生成,此为“开渠”;五是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这是“扭转”。

    43.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语)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古希腊“学校”一词意思就是“闲暇”,有充裕的时间体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自由思索、自由活动(体验)很重要。其次,把空间还给学生,形成网状互动交流状态,与学共体课堂空间理念相似。再次,将权利还给学生,提问、质疑、评价、工具、总结权等。其中提问的能力与质量同感:加强学生提问习惯培养、提问的多维性训练。吴亚萍总结的五种开放:假开放,抛出问题,一对一单挑;半开放,重心下移,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了,但没有回收;白开放,有回收意识,但只是收“破烂”,没有及时的编织、重组、提炼;乱开放,无向开放;真开放,放收结合,有向开放。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44.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教育即生长,当下课堂两个通病: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一堂好课的标准:有没有推进感、生长感,本来就好与教出来的好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汇报,在重复着别人的意见中打旋儿,是我们身边课堂的通病。层层推进,生长气息(挑战什么、突破什么、提升什么),实现师生共同生长。

    45.好课是实实在在的课。叶澜教授提出课堂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扎实,有所得;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平实,常态课;真实,有缺憾。

    46.让教学扎实的五大源泉。清晰、细节、停顿、运用、写练。清晰,思想清晰、思路清晰,学生、内容、目标、方法、环节、指令清晰;细节,以小组合作为例:小组训练的次序,小组分工与规则、小组发言“我们”规则、小组发言后教师评价(学共体的串联)、组际互动、组际差异资源利用、全班交流板书运用;停顿,等待的艺术,扎根课、刨根课、攀岩课,要有适度的停顿与等待,否则可能成为滑冰课。运用,在于平实引领;写练,适度训练,静读批注(批、画、注、记)。

    47.把课堂变成课型。以课型的方式上课。课型不仅是一种类型,也是一套体系化的结构和必备的标准和标志。课型构件:一是明确该课型的育人价值。立德树人,学生立场;二是设计系列化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三是形成该课型的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程序、步骤、相关要求;四是采用系列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注意事项;五是确立系列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六是撰写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随笔、论文。

    48.把教法变成学法。教学即转化,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就是帮助学生怎样自主学习。教师要做“普法者”——普及学法;“帮法者”——帮助学生掌握学法;“促法者”——促进学生成为自主“守法”“用法”“立法”之人。

    49.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最适合才是常识。适合学科、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特点、适合教师个性(思维渗透于与引导:点状到整体、静态到动态、结果到过程、简单到复杂)。四个意识:适切意识(关联)、视角意识、台阶意识、分析单位意识、思维方式意识。

    50.以结构化的方式教学。教与学的结构整体转化。“教什么结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学结构,归总“教结构,用结构”,智力的基本功能在于理解与发明,换言之,通过构成现实的结构来构成内心的结构(皮亚杰)。教师明确了“教什么结构”,也对“教自身的结构”(方法与过程)有清晰的把握,这样的教学就变成了结构化的教学。

    51.教,是为了不教。生命自觉,五条启示:一是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教育者离开”“教育的终止”;二是教育存在的三种境界:“教而不生长”“教而生长”“不教而生长”;三是教育者既要思考“教的时候,自己应该如何”,同时也要考虑“不教时,学生会如何”;四是教育的目的和成效,可以归结为,“如何为了不教而教”;五是教师既要清楚“什么需要教”,还要明白“什么可以不教”。爱因斯坦与怀海特,“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不教而剩,不教而来的生长。

    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新约·希伯来书》

    上帝啊,请原谅这位教育苦旅人的坦诚吧!——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政涛:教育常识 33-说出“我”心目中的教育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rf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