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
昨天从办公室带回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夜阑人静,读之,如见星光。书中从人性常识起步,讲到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最后以教学常识收尾。我着重翻看了“教师常识”中的几篇。认同作者观点:教师要“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
但也遗憾,全书缺了“管理常识”。在我看来,一个学校要办好,离不开“质量取胜”,而一个学校的质量,除了教学质量,还有德育质量,更有管理质量;一个学校要办好,还离不开“文化立校”,其所谓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校长。
昨天整理办公室,整理出四颗巧克力。那是我们学校一年级一位小朋友上学期期末时送给我的。
那一天,作为教师子女的她怯生生地来到我办公室,说:“校长,我想求你一件事,能不能不让我妈妈做班主任了?”我问为何。她答:“她每天回家很晚,陪我们的时间太少了!”我笑着反问了她一句:“那要是你们班没有班主任,可不可以呢?”她悻悻地走了。
她走后,我立马了解了一下这位老师的状况:多年班主任,工作上从未有过推脱,近年生了二娃,家庭的确有些照顾不过来,身体看上去有些弱……
于是,我对分管教学的颜校长说:“我们在作下学期工作安排前,先征求一下老师自己的意愿吧!”
于是,便有了人手一张的下学期工作意向表:想教哪一个年级,愿不愿做班主任,想不想协助行政参与管理,还有什么其他特殊要求(备注原因)……
表格收上来:要求不做班主任、少教课的老师并不多,相反,有一位原来只教一个班的老教师还给我留言:“袁校长,我深知办好一个学校的不易,我就是身体不争气,这个病那个病,拖了学校后腿。下学期,我可以上两个班。暑假,我去医院彻底治疗,并且坚持锻练,养好身体。”
于是,在作下学期工作安排的时候,我们尽量尊重并满足每一位老师的意愿。出于工作需要必须违背个别意愿的,也多找来协商。那位孩子来找我的柔弱的女教师,自然没有再安排班主任:让她休息调整一年再说吧,教师子女,理应是教师最重要的学生之一。
期末最后一次教职工会议,宣布了每一位老师下学期工作的安排。会后,我问颜校:“有没有老师因为工作安排不妥来找你?”她说:“今年一个也没有!”然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搞一下征求意愿还是好的!”我笑了。人的尊重,人的尊重,这就是试金石!我油然想起法国评论家评论文明社会的这句话。
放假的最后一天,那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又来了我办公室,放下四颗巧克力,说:“谢谢校长!”
放下手机读会书:《教育常识》 放下手机读会书:《教育常识》 放下手机读会书:《教育常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