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研究,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两次青春期。
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里?
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青春期,就是十几岁的时候,那个脑子发育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阶段,每天疯疯癫癫的,自己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是谁,结果自己连“以为”是啥都还不知道。
第二次青春期,就是传说中的更年期。听闻更年期的可怕,但毕竟还是没有经历过。不过想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人耍十几岁小孩的脾气,想想也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今天就来说说所谓这两个青春期发展的特点吧:
青春期的孩子们,最明显的就是他们非常自我矛盾,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而且矛盾的一点儿都不自我尴尬。首先是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然后是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其次是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最后是4)成就感与挫败感的交替矛盾。
你就说你觉得绕不扰吧?!
其实这个阶段就是一个成长的失衡段,前一段时间身体迅速发育,忽然就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假象,自己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结果并没有话语权;自己以为自己成熟了,结果还是得靠爹靠娘靠不上自己;自己以为自己独挡一面出去闯荡一番了,结果发现东西南北还没有分清楚。
正是这样的错觉,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心理充满了不甘心,不服气,不爽的心情。所以一触就毛,一点就炸,脾气比王爷还大!
如果爹妈这个时候不能理解这娃,那显然会气急败坏,分分钟想把孩子直接扔掉。那么做父母的这个时候该干嘛呢?啥也别说了,先抱抱Ta吧!Ta都这么难了,你还不抱抱Ta,让Ta接下来怎么活呢?
如果你实在无法感同身受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都正在经历什么,那么,老天总是会想办法让你知道的!当父大人们大约在进入50岁左右的时候,就是那个明明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结果就要面对退休,养老,被社会淘汰,被子女各种嫌弃等等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心理就会再度出现失衡状态。
这种失衡的状态,让人很抓狂。说出来吧,也说不清楚;不说吧,心里又憋又堵,水泄不通。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大家可以考虑考虑在30岁左右结婚,然后大约在35岁生孩子,这样等到了50岁,孩子正好差不多15岁,这样,两代人可以一起青春,一起疯狂了,互相理解,彼此忍耐。
如果时间赶的太紧,赶到家里孩子和长辈同时进入青春期,那么……那你就别想过好日子了吧!在或者赶上他们两辈儿人轮番上阵的青春期,那么……夹缝中生存的宝贝,你要辛苦了!
哦,结尾仿佛有点跑偏了。
就这样吧,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晚安,明天又是战斗的周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