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家大剧院上映、苏州昆剧院排演的《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又一部探索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艺术形式融合的现代作品。







说实话,这部戏确实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尝试,探索精神可嘉。
但总的来说,在处理传统昆曲与现代影像艺术、现代舞蹈及西式古典音乐这四者关系的问题上,生硬的拼贴感无处不在:有的地方画蛇添足,有的地方桥归桥路归路、各自为政,有的地方甚至水火难容、相互抢戏。
更遗憾的是,制作上有不少粗糙之处,追光、幕布投影、麦克风……在在显得不够专业。主演吕佳妹纸今天的发挥也不是特别好,声线不清润,磕磕巴巴的,没有呈现出昆曲的柔畅之美。
在看的过程中,被生硬的拼接感弄得无所适从的我,思绪忽然飘移到了今天中午在食堂吃到的一款脑洞大开的创意菜——银耳苹果羹。两样食材本来独立来看都很棒,但生硬地拉郎配凑到一块,虽然味道也能勉强接受,但实际无法让人愉悦并记住,甚至可以肯定,它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存在。
从台湾吴兴国的西式京剧话剧《李尔在此》,到小剧场现代昆曲《断肠辞》,再到今天的《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中国传统戏曲在现代西方艺术的包围中不断尝试着各种突围。然而,如何才能真正更肉换血、重获新生,无疑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的探索历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