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在菜市场的某个摊位,又见到了那看起来矮矮胖胖外表青呼呼的茭白,大喜,遂买了几根回来。
卖菜的见我拿起一根茭白在打量,就说,茭白炒肉最好吃了,很不错的。看来她也不一定认识这个东西,估计是在批发市场问来的,北方人很少见过这种南方菜,更不知道如如吃法。
虽说菜市场的蔬菜是不分季节的,唯独这水中的茭白是不能大棚培育的,必须是在水里自然生长出来,到了季节才能上市。我不知道他们卖的茭白来自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在露天的水里生长的,有一定的季节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7652/6aaa4a33659edaef.jpg)
以前我也见过上市较早的茭白,随口问了一句,摊主说是从海南运过来的,应该是吧。
我估计,现在在老家,茭白应该还没到完全成熟的时候,一般在八月节前后是吃茭白的最佳季节。
老家的茭白是不用花钱买的。喜欢吃的,就在自家的门前屋后的池塘里或者水沟里,随意的种上几棵。第二年很快就会变成蓬勃的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次年就变成连在一起的一大片。
茭白,在老家的叫法是“高瓜”,长在水里的东西怎么会是瓜呢?明明是一道菜啊。
也许是因为刚掰下来的新鲜茭白,是可以像树上摘的水果一样可以生着吃的,当做水果来对待了。那这个“高”又怎么解释呢,作物的名称总是那样的好没来由。
小时候在高瓜将熟未熟的季节,我们喜欢到处去寻找高瓜的身影,因为那是私人种的东西,只能说去偷,掰下来就赶紧吃下肚子,撒欢儿跑开,免得人赃俱获。
老家的“中心路”北边的沟渠,是为了修路基而人为开挖的。那年刚开挖成型的沟里,路面还没有硬化,只是铺上了一层砂子,通往塘塥的末端还没有修建涵闸,只是留了一个缺口,沟里的水面就是一池不深的死水。因为水的不流动,水里的淤泥就显得日渐肥沃。
那年还没有种田大户,好多人就在靠近自家田块边的沟里种上了高瓜,农田里的废水排泄加上垃圾废物的淤积,使得沟底的坚泥也慢慢变得松软,高瓜也就长得较为欢快。
一蓬蓬高大的高瓜,远望上去,像一长条绿色的森林一般,极尽壮观。
近观,那一片片型如剑状的叶子直指蓝天,层层围护着株体中间的高瓜幼体,那未成熟的高瓜犹如熟睡的婴儿般安静地躺在母体里慢慢吮吸着营养,一阵轻风吹过,叶片沙沙作响,似乎是是高瓜在梦呓中发出的微鼾。
种在水里的高瓜,不需施肥,不需管理,就等着大自然的赐予,收获时节人们的心情是舒畅的。
高瓜不光可以切成片加肉炒着吃,也可以切成丝,放入青红辣椒丝,少许肉丝,爆炒出锅。这道菜不能放酱油,否则会影响菜的颜色,导致食欲不佳。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7652/65272fcac211d17a.jpg)
妈妈有时候会挑很小的矮壮的高瓜和一些蒜瓣放进装有红辣椒糊的玻璃瓶里,浸泡一段时间,不宜过久,就可以拿出来食用,香辣可口。
前几年圩里遭遇一场大水之后,沟渠里沉在水底的高瓜丛林无力在短时间内钻出水面,可能成了那些无家可归的游鱼很好的安乐窝了吧,水退了以后剩下了一些东倒西歪的腐烂叶片。
这条“中心路”沟渠后来经过了正规的修缮,变成了全封闭状态的混凝土水道,沟渠的两边是混凝土浇筑的厚厚的壁垒,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起来还是很暖人的。
自然也就没有了高瓜的身影了,田畈里已经无地可种,人们也懒得出门太远,就在家门口侍弄一些菜地就够了。
母亲去年在老家屋后的鱼池里种了几棵高瓜秧,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