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祭

作者: 安溪竹心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8-19 11:59 被阅读0次

    人类很奇怪,总以为肉体死了,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灵体会转生,从而得以永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类对于生的留恋、死的乐观,当然也包括对先祖的永恒纪念。各种宗教里都有人死后类似天堂和地狱这样的区分,以惩恶扬善,树立道德榜样。

    专门研究死亡的专家认为,人的死有三种意义上的死亡:生理意义的死亡、法律意义的死亡、社会意义的死亡。人停止呼吸后脑死亡,生理意义上就死亡了;身份证号码被注销,法律意义上就死亡了;人们的记忆、语言、书本中不再有这个人出现,社会意义上这个人就死亡了。儒家讲究立功立言立德,以求在肉体消亡之后,扬名立万,千秋不朽,我觉得这比道家修仙羽化、佛家修行转生极乐世界来得实在些,更具操作性。人的生命可以随着他建立的不朽功业而得以延续,人的生命也可以籍着他的文章思想而长存,人的生命当然也为因为他的德行而永远被后人铭记,这种生命或可以称之为“精神生命”、“文化生命”、“道德生命”。

    在中国恰好有这样一个延续亡者生命,追念先祖,祭祀亡灵的节日——七月半、鬼节。

    农历七月半,新稻成熟,古人认为是土地公、祖先之灵的佑护才得以风调雨顺获得丰收,所以新稻谷收割后,首先请他们品尝,所以七月半这个节日又叫“秋尝”。祭奠完自己的祖先,古人也没忘记那些对于自己有过恩情的民族英雄和各种烈士,一并祭拜。南朝梁武帝,有感于佛教“目连救母”的大孝,“盂兰盆法会”在中国出现并慢慢推广普及,鬼节更赋予孝亲、泛爱的内涵,对于那些没有后嗣祭奠的孤魂野鬼,古人一样仁慈,加以普渡。可以说,鬼节里,众亡魂各有祭奠,皆大欢喜;人鬼和谐,一派安详。从这个意义上讲,鬼节却是丰收节、孝亲节、吉祥节。

    在鬼节里,祖先因为有我们的祭祀和怀念,他们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可悲的是,我们对于自己直系的先祖的记忆顶多也就是三代,曾祖以前的记忆除了在族谱里找到一些文字记载,几乎为零。毕竟在历史的长河里,更多人都只是一滴水,能激起浪花的有几个?大部分如你我一样的平凡百姓,生如草木,夏荣秋枯,能记载在族谱里就不错了。

    这个时代的鬼节,许多人奔波在外,是没有办法回到家里,给祖先供杯酒点根香的。还好有发达的网络,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在网络空间里写一些文字,追思先祖,以做祭奠,既环保绿色又方便快捷。我想,祖先们能理解我们的苦衷吧,他们也一定收到了我们的怀念。

列祖列宗在上:

岁在辛丑,七月十二;

离乡在外,亲祀难为;

清茶三盏,拈香三支;

对乡叩首,九拜以祭。

祖灵显赫,感应交流;

恩泽绵绵,禋祀千秋。

祖灵显佑,垂光流恩;

消灾添福,瓜瓞贤孙。

粗文数行,伏惟尚飨。

安溪竹心2021年8月19日于同安

相关文章

  • 七月祭

    七月,雨水足,遥望云之上,且不足观。忆上岁一月前,尚在家乡,品瓜果,看麦田,虽生活简,但心思跃然,且享田中之乐。 ...

  • 七月祭

    文:嘉言 风摇秋叶雨斜飞, 四面清冷夜静黑; 荷灯一飞向天去, 祈愿万神渡亡灵。 《点进去有精彩》

  • 七月祭

    母亲,已经走了七年了。 阴历七月廿一是她的祭日,那日,大雨滂沱。 聪慧,坚忍,宽容是母亲的标签。 母亲是农村里有文...

  • 七月祭

    活人的喧嚣与死者无关。一片真真假假的哭声中,我见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棺木,生与死的界限就这么简单,那个黑色的庞...

  • 七月祭

    人类很奇怪,总以为肉体死了,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灵体会转生,从而得以永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类对于生的留恋...

  • 中元夜书

    又至七月半, 满月上中天。 举杯祭先祖, 清辉映堂前。

  • 小生情笔

    二犬吟其一 七月十五祭先祖 一犬忠眸一犬鲁 忠犬静逸随我侧 鲁犬顽性隔望抚 二犬吟其二 七月十五祭先祖 二犬与行相...

  •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1)

    1.写文祭兄弟 《祭乌江十五兄文》-中唐·白居易 维贞元十五年七月七日,从祖弟居易,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乌江...

  • 七月十五祭

    已别十余载,甚念。 尤怨天不怜我,却道灯也枯、寿也尽。 逝者已矣,生者该如斯? 尽心尽兴俚。 戊戌中元

  • 七月秋风祭

    金风细细,落英之秋。 风在唤我,乘一叶扁舟,沿着长江水随波飞荡,漂回故乡的怀抱。 不应该,沉浸在一种情怀中,但心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wo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