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辰微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2506/bccd48d473ca4d42.png)
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最痛苦的事情在于明知道这个缺点会影响自己的人生,却改不了。比如,明明知道对于我的职业而言,写论文很有必要,却又提不起笔。明明知道看小视频消耗时间,又放不下。
常常有个声音在我的耳边想起,那就是,快放下手机去看专业书,快放下手机去睡觉。她很着急,但是我没有听她的意见,我依然在做“不对”的事情。
李松蔚老师《5%的改变》一书有个案例,一位想要改变的女生,听从李老师建议记录自己内心两个小人的对话,尝试融合身体中的两个我。
我也想做一个尝试,了解那个看手机的我(当事人)为啥不愿意听那个劝导做“正确”事情的我(旁观者)劝告,去做那些所谓“正确”的事情。
旁观者:刷小视频快一个小时了,该放下手机,去睡觉了,小心你的高度近视,最近度数又上升了。
当事人:抱歉,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以为因为自己眼睛已经高度重视还有飞蚊症,就不熬夜刷手机的星辰。我就是那个想要尽情放松,爱看就看的星辰。
旁观者:你现在就这样放弃自己了吗,晚上不睡觉,不仅仅是眼睛受到伤害,你第二天工作精力也不行。
当事人:好啦,好啦,再看一会儿。
旁观者:你都困成这样了,手机都拿不动了,小心砸到你的脸上。
当事人:再看一个视频,就睡觉。
旁观者:一个一个又一个,你快放下手机啊,着急死了我。
当事人:再一会儿~
累到不行终于睡觉了。
这是我其中一次的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话。
一开始旁观者想说服当事人有点困难,这个对话模式像极了,之前豆豆看小视频时候,我跟他说放下手机,他也是说就一个,然后一个又一个,应该很多人有这个经历吧。
在许多时候,我们都会产生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在劝导我们做所谓“正确”的事情。我其实也有觉察到,有时候也会有些对话。并不是每次当事人都不听劝。
这应该就是理想自我和事实自我吧,我的旁观者也在改变,慢慢去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反复提醒,自我对话沟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控制手机,每天用时低于6小时,到今天也已经坚持了21天了,还顺便拉上我先生一起。弯路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从做点什么开始,比如5%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