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

作者: 星辰微光 | 来源:发表于2024-03-15 17:10 被阅读0次

文/星辰微光

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最痛苦的事情在于明知道这个缺点会影响自己的人生,却改不了。比如,明明知道对于我的职业而言,写论文很有必要,却又提不起笔。明明知道看小视频消耗时间,又放不下。

常常有个声音在我的耳边想起,那就是,快放下手机去看专业书,快放下手机去睡觉。她很着急,但是我没有听她的意见,我依然在做“不对”的事情。

李松蔚老师《5%的改变》一书有个案例,一位想要改变的女生,听从李老师建议记录自己内心两个小人的对话,尝试融合身体中的两个我。

我也想做一个尝试,了解那个看手机的我(当事人)为啥不愿意听那个劝导做“正确”事情的我(旁观者)劝告,去做那些所谓“正确”的事情。

旁观者:刷小视频快一个小时了,该放下手机,去睡觉了,小心你的高度近视,最近度数又上升了。

当事人:抱歉,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以为因为自己眼睛已经高度重视还有飞蚊症,就不熬夜刷手机的星辰。我就是那个想要尽情放松,爱看就看的星辰。

旁观者:你现在就这样放弃自己了吗,晚上不睡觉,不仅仅是眼睛受到伤害,你第二天工作精力也不行。

当事人:好啦,好啦,再看一会儿。

旁观者:你都困成这样了,手机都拿不动了,小心砸到你的脸上。

当事人:再看一个视频,就睡觉。

旁观者:一个一个又一个,你快放下手机啊,着急死了我。

当事人:再一会儿~

累到不行终于睡觉了。

这是我其中一次的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话。

一开始旁观者想说服当事人有点困难,这个对话模式像极了,之前豆豆看小视频时候,我跟他说放下手机,他也是说就一个,然后一个又一个,应该很多人有这个经历吧。

在许多时候,我们都会产生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在劝导我们做所谓“正确”的事情。我其实也有觉察到,有时候也会有些对话。并不是每次当事人都不听劝。

这应该就是理想自我和事实自我吧,我的旁观者也在改变,慢慢去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反复提醒,自我对话沟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控制手机,每天用时低于6小时,到今天也已经坚持了21天了,还顺便拉上我先生一起。弯路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从做点什么开始,比如5%的改变。

相关文章

  • 旁观者

    生活的大多数时候,我会做为一个旁观者,家庭的旁观者,关系的旁观者,工作的旁观者,甚至自己的旁观者。所谓旁观者...

  • 无情旁观者

    你是个旁观者吗? 一直是个旁观者吗? 你是一个旁观者,你曾经用旁观者的角度,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旁观者注定...

  • 旁观者思维

    旁观者思维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做判断。“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旁观者没有你那么复杂,往往可以做出更...

  • 2018-03-21

    旁观者 ...

  • 旁观者

    旁观者

  • 芦苇的花絮(311)

    歌德说,“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 但,我是我生活的旁观者。

  • [读书清单]全神贯注的方法2

    01.何时运用“旁观者” 舒服愉快的时候,是不需要运用“旁观者”的,压抑,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运用“旁观者”来觉察自己...

  • 如何避免工作中的“旁观者效应”?

    在工作中有一种效应,叫做“旁观者效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旁观者效应”这件事。 【1】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旁观...

  • 2019-05-14

    下棋的时候,旁观者支招是什么心理?旁观者更清楚全局还是下棋者更清楚全局? 朋友的观点是,旁观者只关注一个...

  • 10.17

    反思,就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站在旁观者上看事情,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意思,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思考与反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旁观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yw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