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灶1班】读好书2018剽悍江湖【小灶群一切归零】剽悍江湖
自由的灵魂:《希尔伯特的故事》之终局思维 & 学习旅行

自由的灵魂:《希尔伯特的故事》之终局思维 & 学习旅行

作者: 牛牛的Annie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08:18 被阅读28次

    在只设一名数学教授的哥尼斯堡,希尔伯特的目标,一开始就非常清晰:

    不但要成为教授,而且要在数学领域里做出成绩,像他的老乡高斯、康德和雅各比一样优秀。

    25岁的希尔伯特,为了达到教育学生和自己的目的,决定不教重复的课。而是要全面了解数学。

    你可以想象,即便天才如他,一般的勤奋也远远不够,除了每天到苹果树下散步,和两位好朋友赫维茨、闵可夫斯基一起系统勘查数学之美外,他还在不间断地扎实学习。

    另外一种方法,是学习旅行。

    前面提到希尔伯特的目标,是要成为教授。但他所在的哥尼斯堡,处在德国首都数学圈子的外围,学生少,水平高的大数学家也不多。

    为了了解最前沿的数学问题,学习大数学家的思考方法,他决定通过旅行来克服。

    这是他为未来做的重要选择:

    “哥尼斯堡由于偏远带来的弊病,我希望能在明年做几次旅行来克服,也许,我将开始和果尔丹先生会面…”

    博士刚毕业,他跑去参加20岁便硕果累累、当时36岁但已经是数学界神奇人物的克莱茵主持的讨论班,又在后者的建议下,跑去巴黎拜访法国数学大师庞加莱。

    1888年,通过认真规划学习旅行,他顺路拜访了21位科学家。list上的首要拜访对象,是“不变量之王”果尔丹。

    通过拜访之前深入研究“果尔丹问题”和果尔丹本人的讲述,这趟旅途还没结束,他就针对果尔丹关于二次型定理的著名证明,给出了另一个不满四开本四页纸的、更短更简单更直接的证明。

    1902年,受当时世界公认的德国数学界领袖克莱茵邀请到了哥廷根7年的希尔伯特,已经享有一个数学家所能享有的最高荣誉:

    40岁的他,被多个外国科学院选为院士;德国政府授予他“枢密顾问”的头衔。他,还被邀请到首都柏林当教授。

    彼时,因为他从柏林、从各个地方来到哥廷根的很多学者不愿意他离开哥廷根。

    他自己也不愿意。

    ——因为,“小城市比大城市好,交流思想方便,同大自然接触多。”

    可他还是频繁往来于哥廷根和柏林之间。

    他,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为了在哥廷根给好友闵可夫斯基争取一个数学教授的席位。在当时,设立一个新的教授席位,灰常难。

    他成功了。

    你可以想象那帮追寻他而来的老师和学生知道不但他自己不走,还把闵可夫斯基争取回来的时候,有多么狂喜。

    总结一下:

    ️001 想要变得厉害,跟高手交流和请教很重要
    002 如果周围环境条件不允许,先走出去
    003 你自己足够厉害了,就能吸引更多人才靠近
    004 做足准备,以终为始规划路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的灵魂:《希尔伯特的故事》之终局思维 & 学习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hh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