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张一梵
01
在买入基金的时候,我们通常比较关注基金的净值、费率、基金经理、基金的业绩等因素,基金的规模往往被忽略。
这是不是意味着,基金的规模不重要呢?当然,还有一种论调认为,基金的规模越大基金业绩会越好。
事实真的这样吗?在谈论基金的规模与业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基金公司的利润来源?
买过基金的人都知道,基金的运作过程中涉及到两种费用,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就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费用,投资者买入基金时的费用,包括申购费、赎回费、基金的转换费,这些费用直接从投资者的金额中收取。
另外一类指的是基金的管理费、基金的托管费等间接费用,这一类费用通常直接从基金的净资产中直接扣除,我们交易日看到的基金净值实际上扣除这部分费用之后的。
现在基金的申购(认购)渠道很多,包括第三方平台、银行等,那么这部分基金的申购与赎回费用就不会全部进入基金公司,那么,基金公司的利润来自哪里呢?
一般而言,基金公司会通过收取基金的管理费,基金经理拿着我们的钱去买资产,赚了钱大家分,你得给人家点报酬吧,不能白白给你赚钱啊,这一部分往往按照比例直接从基金净资产中提取。
关于基金公司的托管费,并不是基金公司收钱。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基金公司把投资者的钱放到银行,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收取一定的托管费用,这部分费用也是直接从净资产中扣除。
我们经常能看到货币基金规模很大,收益有时候也会出现不错的行情。货币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类现金资产,比如银行存款等,与银行谈判的时候议价能力就越强,那么,它的收益就会高一点。
对于基金的管理费与托管费,与基金的类型是有一定关系的,风险越大往往费率也会越高。而基金的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也就越多。
这对基金公司来说确实是一笔不错的买卖,但是基金规模越大,对投资者来说就一定是好事吗?
我们经常能看到热门基金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导致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
02
基金行业有句话说,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基金的规模一旦扩大,对基金经理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是每个基金经理都能像彼得林奇,可以操控几百亿的基金。
如果基金大规模扩大,那么,这可能导致基金的投资策略发生变化,有时可能就与基金的名字不匹配(当然,很多是不匹配的)。比如,原来一支重仓中小盘的基金,体量扩大之后,为了避免业绩的波动,投资风格可能会趋于保守。
此外,如果基金的体量过大,如果重仓小盘股可能就会引起股价的暴涨暴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基金经理就会去购买大盘股,所以这也会导致基金的业绩趋于平稳。
当然,很多投资人买入体量大的基金,一方面于人云亦云,尤其是热门的基金,比如之前的长信量化先锋基金,基金的暂停申购一方面也就是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就为了平衡基金的规模与业绩。
当然,很多人不愿意买小规模的基金,可能还与基金的清盘有一定关系。根据统计,2015年就有二十多只基金主动或被动的清盘。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一支公募基金连续60日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连续60日基金持有人数少于100人,那么这支基金就很有可能被清盘。基金被清盘,听起来就不是一个那么好的事情。
我在天天基金网查询了长期业绩优秀的30支老基金,规模最小的为建信转债增强债券A(530020)0.88亿元,规模最大的为中邮战略新型组合(590008)为82亿。
所以,在选择权益类基金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一下基金的规模,尽量不要太大,太大了业绩可能趋于稳健,太小也可能面临清盘,10-100亿元(货币基金、指数基金除外)之间就可以。
当然,除了基金的规模,毕竟还需要综合考量其他因素呢。
我是张一梵,一个喜欢读书、理财的小透明
喜欢的点我吧,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