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夏。再想赞美春,只能采取回忆的办法了。
到了夏,树荫之地总有花蚊出没。这不,才在公交站等了八分钟,蚊子就把我的右食指骨节、右眼皮两地强刺激了一下。到了办公室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止痒。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6463/5415448b85744335.jpg)
这让我想起人工环境,也就是“遇冷取暖、遇热得凉”的空调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知梧桐树会不会长的更加茂盛些?估计,它只有枯萎的份。
又让我想起树共环境,也就是各种木本植物都聚集在一起,低头商量彼此取暖或者抬头招手互致凉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植物是否会更加团结些?估计,只会更加添乱。
因为,它们需要阳光。尽管在人工环境中,灯光可以代替日光,在树共环境中,太阳也会千方百计地挤进树的缝隙。
人除需要阳光外,还需要风需要雨。久晴必有久雨,是人对“自古否极泰生,泰极否生”哲思的气候表达;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这是人对追求温暖的表达,犹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