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古诗词精粹文艺天地
刘禹锡:才华横溢,三登文科(一)

刘禹锡:才华横溢,三登文科(一)

作者: 行人诗话 | 来源:发表于2021-06-13 10:47 被阅读0次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的刘禹锡离开江南,北游长安,贞元九年(793年)登进士第,同年又考取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795年)再擢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短短三年,三科均是一试而中,可谓风光无限。

科举作为唐时士子通往官场的主要门路和奋斗目标,有着名目繁杂的取士科目,常举之科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其中以明经和进士为最盛,进士科极受人重视,几乎成了科举的代名词。

唐代进士科举,主要内容是诗赋,初为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改由礼部侍郎主考,是科举考试中最难考的,进士及第者,贞观时每年平均约九人,中唐稍多,也不超出三十几人,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参加进士科考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学馆里选举的“生徒”,如国子六学、弘文馆、崇文馆的学生,另一种是由乡里保荐,获得“乡贡”资格以后,进京赴考的。

进士科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正月举行,二月发榜,应试举子需在前一年十月到京师办理结款通保手续,才能参加考试。“结款”即举子根据礼部贡院所公布的状书与板样填写文解和家状,而“通保”则是举子寻觅担保人,来保证结款的可靠性,多是举子之间互相担保。

另外,举子们提前来到长安,也是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纳省卷、公荐及通榜的办法所致。“纳省卷”即举子在考前一个月,将平常写得出类拔萃的诗赋杂文编成一集呈递给主考官。

“公荐”则是举子通过文坛名士或达官贵人向主考官进行举荐,主要方式是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向这些人投纳“行卷”,过些日子再送上几篇,即“温卷”,以进一步加深印象。

“通榜”即唐时科举不糊名,主考官在决定科举及第名单时,除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及所纳行卷,还根据考生的社会声望和才德评价做参考。虽然这些措施可以突出了对应试考生的综合考察,但也不免有看走眼的时候,造成“举秀才,不知书”的荒唐结果。

从贞元六年(790年)开始北上长安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期间,刘禹锡一边游学,一边广交名士,同时还将自己的诗文荐予德宗,以求晋升。虽然向皇帝上书杳无音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诗词文赋,很快声名远播。经过与上层人士的“纳省卷”,其科举及第之路更加顺畅。

贞元九年(793年),由户部侍郎顾少连代行礼部侍郎的职权主持考试,考试的诗题是《风光草际浮》。我们来一睹以乡贡举人身份赴考的刘禹锡,当年在考场上的风采:

                      省试风光草际浮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

                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

                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影碎翻崇兰,香浮转丛蕙。

                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

                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题中“省试”,即是参加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风光草际浮”是取自南朝诗人谢脁《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唐代试律诗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律诗,每联平仄相对,中间几联对仗工整。用韵一般有:题中用韵,即选择题中任意一字为韵,包括明用题字和暗用题字;官限韵,即由礼部或主司指定韵字;任用韵,即不加任何用韵的限制。此次科考是题中用韵,刘禹锡取“际”字为韵,押仄声,且首句入韵。

第一二句,云雾散开后,天空放晴,春光和煦,绿草如茵,风景鲜明艳丽。其中“熙熙”意为兴盛;“霁(jì)”意为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

第三四句,春光照耀,翠叶晶莹,交叉有致,景象明丽。其中“的历”意为光亮,鲜明;“葳蕤(wēi ruí)”意为枝叶茂盛状。

第五六句,茂盛的草木里,藏着新枝抽芽,一片生机勃勃。其中“芊绵”意为草木茂盛;“丰茸”意为茂盛的细芽。

第七八句,春光浮动,丛兰光斑摇落,香气氤氲。其中“崇兰”即丛生的兰草;“蕙”即蕙兰,一种香草。

第九十句,丛兰轻烟笼罩,绚丽多彩,其叶上朝露如珠,绽放光芒。

第十一二句,恰逢采摘日,又在正月,可以折取收藏。其中“芳岁”意为农历正月。

刘禹锡在此诗中以华丽的辞藻描写出春光熙熙,春兰欣欣向荣,虽然状物逼真,立意较高,但未能深入其里,描摹其神韵、品格,不过作为考场上的试律诗,仍是一篇佳作。

是年,二十二岁的刘禹锡凭借此诗与《平权衡赋》一举中第,此次考试共录取进士三十二人。

行人说,在考试如常的今天,过与不过均是勤与运的赐予,不可丧失憧憬之心,回首过往考试,感慨系之:闻说少壮带吴钩,也拟比试何所求?应似千帆过大川,纵能撼波复东流。

相关文章

  • 刘禹锡:才华横溢,三登文科(一)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的刘禹锡离开江南,北游长安,贞元九年(793年)登进士第,同年又考取博学宏词科,贞元十...

  • 刘禹锡:才华横溢,三登文科(二)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登进士第后,并不能立即授予官职,还需参加吏部关试,关试合格后,由吏部授予春关牒,再参加...

  • 刘禹锡(三)

    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后,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pī]素...

  • 刘禹锡(一)

    简介来自百度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

  • 古人写给秋天的诗

    0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0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0...

  • 边上

    才华横溢的美国作家、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瓦尔登湖》中写到:“时间决...

  • 《旧山河》-刀尔登

    《旧山河》-刀尔登 关于作者:刀尔登 86北大中文系毕业,河北文科状元,著有玻璃屋顶、中国好人、七日谈等,王小波后...

  • 为人当如刘禹锡,处事当学王阳明

    半年三次搬家为哪般?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

  • 刘禹锡诗集(一)

    刘禹锡诗集(A、B)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

  • 乌衣巷一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禹锡:才华横溢,三登文科(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nweltx.html